2008年3月31日星期一

[校友調查表]回收

更新事項 4/13:

回收調查表[總數]:73份

一屆(2001.3入學,2003.1畢業):
湯翠婷、黃愛莉

第二屆(2002.3入學,2004.1畢業):

何勁舉、傅子聰、張曉玲、李偉達、沈亮君、駱碧蓮駱棋融、葉永衾、林慧棋

第三屆(2003.3入學,2005.1畢業):

何永良、鍾傳穎、林麗萍、鄧國華 、李政賢、張溦紟、林镇耀、駱文強、楊潔、陳思敏、謝維彬葉惠菁 、黃曉珊、謝耀毅

第四屆(2004):

A班(2004.3入學,2006.1畢業)
伍慧珊 、林曉青、李燕茹、蕭美艷、冼玉婷、房枚穎

B班(2004.7入學,2006.8畢業)
施志威、曾國彬、鍾齡萬
第五屆(2005):
A班(2005.3入學,2007.1畢業)
鄭興順、甄偉亮、鄭珍真、劉怡雲、王明鑾、黃惠連、馬紹倫、罗饱霜
B班(2005.7入學,2007.8畢業)
雷佩雯、王佩芬、陳文祥、馬茵蓮、黃淑奕、陳政文、張雪欐 ,包若芹、劉國偉、吳小雙、蔡來運 、黃勃揚


第六屆(2006):
A班(2006.3入學,2008.1畢業)
邱國斌、彭素芬、楊素蕊、鄧婉晴、陳國漢、邱雪妮、 蔡幸莉、王德铨、劉凱寧、陳惠詩、王慧儀、葉恩慈、朱婉意、廖文倩 韋衡韻、黃愛桃、林貞伶、顏可欣


(備註:如果有校友基於各種理由而不願在調查表表格中表露身份,可以直接用匿名的方式,或特別註明。我們會給予至高的尊重。最重要的還是你的意見。感恩---希望能夠至少註明第幾屆,方便紀錄)

[+/-]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30日星期日

[懇請院方回應媒體系海嘯一事--回應婉瑩的信] 李政賢

謝謝您的答覆,可以在這個時候獲得新紀元學院行政人員的來信,實為難得。恕我先回應信中的內容。首先,我們必須釐清一個事實,即學院的招生業務停滯的問題只是因為同學無法申請 PTPTN 嗎?據我所知,院方自創院以來都有提供許多獎貸學金給貧困的學生。近年來,更獲得星洲日報以及余仁生的贊助,為貧困子弟提供獎貸學金。另外,全國獨中成績優良且獲校長推薦進入新紀元學院的同學也可獲得全免的獎學金。當然,也許PTPTN是一個招生的阻礙,但應該不是主要的原因。因此,我覺得PTPTN影響招生的說法有點牽強。另外,既然院方承認學生數量與升格大學要求的人數還有很大的距離,那為甚麼院方還“硬要”升格為大學呢?更何況,院方已經準備好升格為大學了嗎?(另有文章闡述)

我們對莫順宗主任疲於申請LAN一事感到十分的欽佩。但是,院方將商學系的情況和媒體系的情況比照辦理,似乎有點不合乎情理。畢竟大家都還不知道LAN的官員會如何處理這樣的情況。院方在對方還未下令斬首之前,就自行閹割了,難免會招人話柄。至於,您所說的院方按照勞工法令給予老師豐厚的賠償金一事。據了解,這個方案是由老師所提出,並非院方。更何況,這筆賠償金是院方應該付的,所以院方不需強調這筆賠償金是否“豐厚”。因為,如果強調豐厚的話,就表示這是院方額外付的。

本人非常同意信上所說學院升格與否和各系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我們才會在三的呼籲院方在此事上不得草率行事,畢竟這不管和在籍學生或是畢業生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當然,我深信謠言止於智者這句話。但是,我更相信無風不起浪的定理。

談到這裡,要開始我們的論述了。因為院方在幫商學系申請LAN的時候已經有了相當的經驗,所以才對媒體系有著這樣的安排。因此,我想請問院方,既然現在的媒體系已經將不符合LAN資格的老師請走了,那麼院方對媒體系的下一步有怎樣的具體方向呢?媒體系未來的發展又是如何?相信院方在大動作向媒體系開刀前應該有了完整的方案,不然,理應不會貿貿然行事。

另一方面,既然院方將不符資格的全職講師請走,是否有另一批符合資格又可以接手離職的老師所教授科目的全職講師?畢竟,這關係到現在在籍學生的權益。

如今,事情已經發展成這樣了,我們這次的行動並不是聲援已經離職的講師,更不是跟院方搞對抗,我們只是希望院方可以在這件事上對在籍的學生以及畢業生有一個合理的交代。謝謝

李政賢 30-3-2008

[+/-] 繼續閱讀...

[來自校友勁舉和國際交流處婉瑩的信]

這是來自第二屆校友何勁舉和新紀元國際交流處婉瑩之間的通信——必須先聲明這不是院方代表的公開信。勁舉是經過婉瑩的同意下,讓我們轉PO在這裡。這個舉動的目的也在於,讓關心此事的校友可以補充身在院方的看法。感謝勁舉和婉瑩的積極。^_^

不過,或許有個前提必須先在這裡提出,面對這封信和小娟的信,應該抱持著相同的態度,即問自己,這封信回答了哪些問題,哪些問題是受到院方的立場所限的(就像我們有的會批評老師的信會受到他的立場所限的一樣),還有哪些問題是還沒有回答的,這些解答除了解除了一些疑惑外,還有沒有引出其他的疑惑?那些疑惑是什麽?譬如,我們後來所談的這次行動的主要目標,有沒有在這裡處理到?當然這也不是婉瑩在回應一位校友的私函中,所能夠全面回答到的,這可能也讓我們意識到院方和全體媒體系學生公開對話的必要。


劲举,

前阵子会较忙,但现在升学申请的工作已接近尾声了,所以你倘若有事找我,就尽管提出,千万别不好意思哦^.^

媒体系确实是发生讲师更动,相信你也有所听闻,但传闻并非全部属实。事情原由应该先从新院欲申办大学开始叙述起,在升请大学的过程中,我们处处碰灰,当中无法升格的原因有大部份课程没有通过LAN(国家学术鉴定局)的认定;另,由于早年的课程都没有申请LAN,导致家境贫寒的同学都没办法申请PTPTN(政府的升学贷款)及公积金贷款来负担学费和生活费,这大大影响了招生业务,学生人数也因此停滞在1300-1400,这数字与升格大学的要求人数还有大段的距离。

自去年,注册主任莫顺宗老师就疲于LAN的申请事宜,很高兴于今年初得悉商学系2+1双联课程通过资格审核,办学十年才获得第一个被LAN认定(Accredidation)的课程,过程中有人欢喜有人悲。在面对LAN官员审核的当下,商学系部份讲师由于学士学位的专业与所指导的专业不属同领域,因此惨遭LAN官员毫不留情的"刷下"。从商学系吸取的惨痛经验,让领导层知道接下来的媒体系会面对同样的命运。媒体系符合LAN资格的全职讲师,既有媒体/大传专业的相关学士学位也只有黄招勤、莫小娟和ANNA,其他老师则不符合。很遗憾的是ANNA的莫小娟已先后呈辞,相信人事处和院长室有作出挽留的努力。接下来院长、莫老师和人事处主任曾与不符合LAN资格的老师进行多次面谈,探讨与解决老师们去向的问题,其中一位老师在近年都有论文发表,所以考虑将之转到马来西亚族群研究中心当一名学术研究员,而另一位则近年来也没有学术作品呈现,故难以考虑将之作相同的安排。但学校都按照劳工法令给予老师丰厚的赔偿金,而并非传闻中的不合理待遇。

这星期在行政会议上也提出讨论,学校应该在网络媒体上发表意见,让同学和校友知道事实的全部,而不是老师对外界发表的片面之词,进而引发学生和校友对学校的不满。我个人非常明白老师当下的心情,看到他们曾为这系付出和努力,我是非常的感动和敬佩,学校的薪金不高,福利不多,他们却依然默默的在耕耘这块新闻园地,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新闻人,近年来也看到了校友在海外的表现,无不令母校感到光荣和骄傲。但事事难求全,学校升格与否和各系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校友和在籍学生的负面行为会直接打击和伤害到系的发展,系的生死存亡也直接影响到学院发展,当中环环相扣的利害关系,真不容我们忽视。

希望这些资讯可以还原事实真相。校友和学生的客观和理性分析,定可阻止这场传闻。谣言止于智者嘛。。。

祝周末愉快

婉莹

[+/-]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28日星期五

[關心大馬教育]废大专法停止贩卖高等教育 学运:高教部应有魄力诚意

日期/Mar 26, 2008 ■时间/02:10:30 pm 新闻/党团观点 ■作者/学运

【党团文告/学运】马来西亚青年与学生民主运动(学运)、工大华裔生理事会(工华)、博大华文学会(博华)、理大华文学会(理华)及北大华文学会(北华)联合吁请新任高教部长莫哈末卡立(Mohd Khaled Nordin)及副部长何国忠和依德利斯哈伦(Idris Haron)拿出魄力及诚意解决大专生问题,包括废除剥夺及侵犯大专生权利的《大专法令》和停止贩卖高等教育。

......我们强调,学生在校园政策的参与权与自主权。并鼓励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国家政经文教的发展趋势。然而《1971年大专法令》通过后,法令赋予校方的权力过于膨胀,导致学生组织长期受到校方打压及限制,学生活动自由更是被校方严重剥夺,学生组织甚至被校方抹黑。

.......避免高等教育商业化

此外,我们吁请高教部重新检讨国家高等教育策略大蓝图,避免我国高等教育被商业化及企业化。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策略大蓝图,高教部鼓励国立大学的研究与开发部与企业界结合,研究产品推向市场,增加经济来源并不符合教育的本意,也将模糊大学作为知识与学术研究中心。

完整的内容,請看:废大专法停止贩卖高等教育 学运:高教部应有魄力诚意

[+/-]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26日星期三

[内部對話](二): 我對「媒體系大海嘯」的看法 伍慧珊

自二月寒假期間回馬時,知道媒體系發生的事:永傑被辞退,小红被调部門,以及小娟離開媒體系。當時是有點感傷,那是我情緒上因為很懷念以前在媒體系的美好時光而產生的第一個反應。但沒有任何的激動,甚至不認爲那是院方的錯,畢竟升格大學必須要符合LAN的要求,這是理所當然的遊戲規則。

另外,在跟一些老朋友相聚時,聽到某些畢業生過於偏激而默默的怒駡院方,甚至詛咒新紀元升不了大學,當時很難過也很失望。當時我在想:如果正如他們所說的「我們一定要團結去跟Dr Kua那邊理論,幫小紅他們出一口氣!我們一定讓他們聽見我們反對的聲音…亂亂炒人還升什麼大學…」聽了這一番話,我更失望,那在院方眼中,我們這些媒體系的畢業生不就太意氣用事了嗎?所以我對這件事一直沒有表態。

3月2 日回到台北後,照常上課打工忙碌的生活,我把這件事閣在一邊了。直到上禮拜楊潔學姐在msn問我知道這件事嗎?當天晚上又跟同學聊起這件事了,我又再一次看到大家的激動了。當天晚上這件事突然變成火辣新聞,大家紛紛在msn換上心的暱稱,當時第一個感覺是: 有點嘉年華普天同慶的感覺。媒體系每一屆的召集人及所有關心這一件事的人都忙碌了起來,大家都辛苦了。信件相互傳送、意見調查表更新了又更新、媒體系拯救大行動如火如荼的進行…… 我卻不知所措。 

從3月20日開始,我就沒有整理郵件信箱了。第一波的拯救媒體系大行動,我缺席。媒體系大海嘯的討論,我缺席。因為我認為小紅被調部門、永傑被辞退已成了事實,再多的反對聲浪也無法讓他們復職。然而,無可否認的是兩位老師功不可沒,我建議院方輔助兩位老師修讀相關學系學位,或以教學經驗認證申請教學資格。這樣就可彌補媒體系現在所面臨的師資空缺問題。 而今天我看了最新的郵件,也是我所看的第一封。 

這次行動的目標:  1.聲援學弟妹的上課權益。 2.反思媒體系日後的定位。 我贊成這一次的行動,聲援學弟妹的上課權益,
催促院方趕快解決師資問題。 

伍慧珊 
媒體研究系第四屆畢業生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四年級

[+/-] 繼續閱讀...

[内部對話](一): 「越界」摘要與感想 張溦紟


"原本...只是希望幫大家做個摘要,方便那些工作或學業忙碌的校友縮短閲讀的事件,結果...就把它作爲[内部對話]的開端吧...請批評指教!

「越界與想象——媒體研究系7年回顧」
一文,以四個子題交待媒體系從2001年創辦至今的變遷,分別為「定位與發展」、「學術與社會實踐」、「内部的民主實踐」、「學術與業界的另類接軌」。

「定位與發展」篇,2006 年媒體研究課程正式更名為媒體研究系,前後培育約300名學生,目前共有超過110位畢業生相繼取得海外的學士學位,另有51名正在修讀學士,各大主流媒 體機構都有媒體系學生的蹤影。除了參照國内外相同科系的課程設置,以引領學生掌握國外傳播學的發展外,媒體系課程同時也頗爲強調結合本土社會動脈和媒體教 育的需求,希望學生在擁抱全球視野之餘,也不忘在地的特殊社會條件。媒體系的課程向以新聞學爲主,另有「觀察家」加影社區報、參觀媒體機構、影像製作課 程、廣播、網絡新聞等作爲學生演練學術與技術的平臺。 總括,嚴謹的學術訓練、理論與實務訓練並重、學術與介入性實踐、教學内容與本土社會脈動的緊密結合,以及培育學生的人文知識和公民意識,皆為媒體系貫徹始終的特色和未來繼續努力的方向。

「學術與社會實踐」篇,敍述媒體系講師長期參與社會實踐的歷程,包括專欄寫作、出版媒體分析專書、資料室的成立與經營、大選報章新聞分析專案、以論述介入幾次大馬媒體重大事件,如嘩FM停播、星洲收購南洋、黃明志現象等。本地大專學府向以逃離政治和社會為名;反觀,媒體系的講師積極參與公共領域的討論,實為本地大專學府或大衆傳播學院少有的鮮明特色之一。

「内部的民主實踐」篇, 媒體系嘗試在繁瑣的系務中落實法規化和參與式民主兩大原則,不僅在行政内部通過「組織規章」,替日常的行政工作建立有效且可執行的規範,也有助於媒體系未 來能夠不受人事異動的影響,依然遵循之前所達成的共識,永續經營;同時,也邀請媒體系系會的學生代表參與部門會議,主動賦權並鼓勵學生參與系務的決策過 程,體驗自治的重任。此外,也讓學生重新思考院方、老師和學生三者之間看似不可挑戰地、由上而下的權力關係,開始有了多元開放的想象。 往前推一步,這或許也是爲何媒體系的學生相 較於其他系,屢此要求欲與院方展開公開對話溝通的原因之一,成爲媒體系的傳統。因此,若將學生上述行爲僅僅詮釋爲麻煩製造者(trouble makers),或許就過於簡化且污名學生嘗試突破傳統教育僅賦予學生卑微地位的努力。當然,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展現足夠的成熟和相對自主的能力,這就 另當別論。(關於這一部分,在外界吸收更多知識和社會經驗的校友其實扮演著核心的角色。就長期來看,校友其實應該積極投入傳承工作,才能額外補充在屆學生 對於組織的經驗上的不足,也是強化所謂之媒體系特色的重要管道。這是校友和學生可嘗試的學習過程,也是對於校友的考驗。)

「學術與業界的另類接軌」篇,如同「定位與發展」篇所及,媒體系特色乃在於同時注重師生兩者對於社會的介入實踐。即便院方和媒體系的後續發展也開始轉向關注技術訓練,投入可觀的資金添購器材設備,和開辦影像相關的科目,也不忘鼓勵學生善用習得的技術訓練,成立新聞錄影隊親身體驗各種政治或社會事件, 並將新聞紀錄片或講座拍攝的成果上載到網路原生報「當今大馬」。在有限的資源下,另也開創性地設立「媒大媒小」部落格和其分支下的實驗性網路清談節目「你 有你講」,嘗試將學術與實務訓練結合。在大馬媒體受到國家法制和媒體業界自我設限的雙重控制下,主流媒體包括廣播、電視和報章的製作内容,一般都偏重收視 率高的通俗娛樂、消費資訊或輕鬆話題。而媒體系這種強調技術不離社會、文化和政治議題的做法,也是其要拓展學生對於媒體想象的一種值得努力的嘗試。

題外話:關於升格大學
誠如文章所指出,媒體系要能夠走出新院,與國内外傳播系研究人員交流對話,以目前的師資陣容、素質和學術資源來看,媒體系尚有一段距離。這一部分能否成事還 得仰賴院方和媒體系未來能夠注入更多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術專才,並提供講師優良的研究環境,甚至開闢更多元且能夠結合本土關懷並跨越不同領域的課程,如媒體 政治經濟學、媒體社會學、媒體與階級、媒體與空間、媒體與環保、消費、年齡、族群、宗教、科技…… 值得思考的是,要容納更多的師資、拓展多元本土的課 程,同時也給與學生可以在不出國的情況下,接受更完善和一致的學術與技術訓練;或許積極爭取新紀元成爲大學,以提供三年或四年學士學位,甚至讓學生能夠更 進一步地在新紀元完成碩博士,才是一條最終能夠回過頭來保障學生長遠利益之路徑。因此,先不論升格為大學是華社長久以來的願望,甚至是國民得以從中小學到 大學,接受以中文為教學母語的完整教育體系的基本權利,單就讓媒體系能夠更長遠的發展並實現上述的種種期望,新紀元升格為大學確實是可堅持的道路。(當然,申辦大學的途中要如何調整新紀元自身以應對政府體制的要求,這其中必然涉及其他議題,暫且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

題外話:關於編寫教材
另,文章最後提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建議,即媒體系計劃和業界同道共同編寫馬來西亞中文傳播學教材。教材編寫固然繁重,加上媒體業發展變化多端,不容易捕捉正在流動中的趨勢,但除了少數如莊迪澎先生所撰寫的「看破媒體」、「強勢首相vs 弱勢媒體:給馬哈迪的媒體政策結賬」作爲公衆人士大馬媒體生態的重要讀物外,一般關於媒體的討論都分散在不同媒介以發表短篇時評或論文形式出現。加上國家 缺乏建立方便且有效的公共學術資料庫(目前國家的資料庫只能搜尋到論文的篇名,同時文章的收集受到語言的限制)的遠見,讓大家無法輕易地搜尋海内外關於大 馬媒體或其他領域的學術文章,而往往造成我們無法更扎實且全面地掌握這個領域的核心面貌。 眼見於中文學術界嚴重缺乏對於大馬媒體歷史發展,及本地傳播學者(尤 其是其他語言群)的學術理論作系統性的爬梳,以至於我們對於媒體現象的評斷往往流於形式化的批判,而非以背景知識作爲基礎的深刻分析。再者,編寫兼顧全球 視野和本土關懷的媒體讀本,受用的不僅僅是傳播學院的學生,在媒體作爲大量資訊的主要來源的當代社會,媒體識讀也是普羅大衆所應具備的素養。簡言之,編寫讀本或教材是一個亟需努力的工作,以避免當代或未來的年輕人繼續與社會的歷史發展嚴重脫鈎。"

[+/-] 繼續閱讀...

[廣邀校友内部公開討論]

這段時間以來,陸續收到校友或其他朋友的關心和意見,加上透過閲讀大家的調查表、目前還有部分校友採較外部圍觀的態度來看待這次的事情,相信我們對於這次行動的方向、還有當中涉及的議題其實都有不同的意見。

如同我們之前一直所強調的,在面對學院(包括院方、新紀元學院各系的師生)以前,我們似乎都必須先面對内部的差異,和自己(人)溝通。況且,相信部分的校友開始隱約感受到,這次行動的最終結果似乎不能以量化(多少百分比贊成或反對,喜歡或討厭等)或輸贏(這不是零和的競賽遊戲,而是與院方長久的持續溝通)等簡化的字眼來評量。

聲援學弟妹和針對媒體系特色提出校友的建議以作爲院方參考的範本,僅僅是我們目前階段性的任務。一個大學或科系必然得隨著社會和世界的變遷,而調整本身的定位和課程以回應當下的社會現實,所以未來還是會有類似的討論需要更多關心的校友持續投入這項工作。這或許才是我們真正要透過這次的行動所希望建立起來的長遠目標。

在陸續等待在屆學生提供進展時,經過討論,我們謹此希望能夠邀請各方媒體系校友積極展開論述,針對這次行動所衍生的不同主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習善用學術和經驗知識對話。尤其之前有意願撰寫公開信或請願書的同學,希望我們能從這裡開始。相信這部分的討論,不僅對於我們,也希望對於在屆學生也有一些幫助。

我們知道這是理想化的過程,但衷心希望更多人能夠認同我們這條一廂情願的道路。請參與我們!

無限期邀稿:

[+/-] 繼續閱讀...

[參考文獻]:[越界與想象——媒體研究系7年回顧(小泡+傑提供)

這是收錄在《新紀元學院10周年紀念特刊》的「越界與想象——媒體研究系7年回顧」,此文之所以能夠跟大家在虛擬的空間見面,必須要感謝小泡和傑為我們熬費那麽多的精神和時間逐字鍵成電子檔!!!



[+/-]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25日星期二

[參考文獻]:小泡提供的參看文獻

[小泡提供的參看文獻]

爲了方便大家點選,重新把小泡整理的文章po在這裡。

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主任冯建三博士提供资料来源的

《传媒教育:为新世纪培训知识工作者》

《走出新闻定义迷宫》

《另类新闻学有益于开放社会》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媒体面对新科技冲击的挑战与策略》

《公营广播服务与公民社会》

《公民出头天----台湾公式首创审议式选举辩论会》

《试论新闻传播教育学术正当性的建立:记者养成与媒介素养教育》

[+/-] 繼續閱讀...

[小泡萬歲!!!]+新功能!!![上傳文件檔案]

[小泡萬歲!!!]
先得謝謝小泡!給我們做了個很好的示範。鼓鼓掌!
其實,這段時間我們都需要閲讀大量的相關文獻,
當然還有這一路走來的日常觀察,
才能對於我們目前的工作有比較好地分析。加油!

另,先不要那麽快低估自己的能力。
或許,你也可以試試看抓一些你覺得重要的主題來寫寫看。
我們一起學習。

我們非常需要那篇媒體系回顧的文章。不過,你不要逐字輸入了,
去資料室找架scanner掃描,然後上傳到媒體系的[網上論壇]。
方法請看下面。

新功能!!![上傳文件檔案]

大家,

這段時間,
都一直想找個地方給大家上傳或下載文件
(不要把調查表上傳到這裡,僅限參考文章哦,除非未來有需要)。
現在弄好了。
我在Google開了個[網上論壇](Google Group),
[媒希望-我們這一班]

任何同學只要有gmail賬號,都可以自行加入,
不必經過管理人的允許。
登入以後,大家就能隨意的將文件上傳,
包括word、pdf檔案。

爲了集中大家的訊息傳達,
我們盡可能還是把這個部落格當作我們的集中地,
而[網絡論壇]的功能就只限定在上傳文件檔案,
暫時不要在那裏發表感言。
除非有特別需要。謝謝合作。

另,上傳任何文章後,
大家也別忘了在這個部落格給大家發佈消息一下。

報告完畢!

另,感謝鎮耀給大家更新版面!

[+/-]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22日星期六

媒體系的精神、特色、理念?

(喂喂,不要看到那麽多字就被打敗了...除非發現廢話連篇,那又另當別論。^0^)

看了大家的留言。

清楚地表達媒體系特色
每個人之所以會參與這次的行動,當然有一部分是跟自己對這個系的情感有很大的關聯。所以看到一些比較所謂“情緒”(情感)的留言,我個人覺得“暫且”無傷大雅。因爲這是很多人採取行動的動力來源。親愛的,我們因爲關心媒體系,所以不管發生任何事情,我們都會自許要為它做點事。這之間沒有衝突。不過,如果僅僅將情緒作爲我們行動的基礎並將它列爲唯一的目標,而沒有提出具體的訴求和期望,那我就開始覺得我們自己理虧了。而且很可能還在這個個人情感抒發的過程中,不必要的連累了
在作爲行動主體的在屆學生和校友以外的人。

我們或許是時候想想,到底我們口中不斷重復的媒體系特色或是精神,指的實際内容到底是什麽。我們以爲我們非常清楚媒體系的“精神、特色”,但是每每在表達的過程中,我們似乎又不能具體的把話説清楚。如果身為媒體系學生的我們都不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想要維護的是什麽,那麽外人不了解我們的想法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迫切的技術面與長遠的理念
這次發生的事情,其實主要分成兩個部分。其一,在屆學弟妹切身利益的師資問題,除了他們採取行動的意願之外,其實那是一個涉及很多技術上的問題。例如,我們現在開始也學得琅琅上口的99%兼職老師、1%專任老師,到底具體指的是什麽?下學期的課到底還缺多少老師?有多少老師目前是不符合資格的?其實應該也要回過頭去問,到底什麽才叫符合資格?大馬的媒體界其實有很多人才是具有相關領域的豐富經驗但未必擁有相關的大學學位,這個部分有沒有例外?什麽樣的情況下才能例外?找不到老師的原因是什麽?當初對媒體系作出人事調動的時候,是否已經一早想好對策?還有,就像志發說的,其他的系是不是沒有媒體系類似的問題?.......這些牽涉很多繁瑣的細節,其實需要學弟妹跟院方作多次來回的溝通,才能夠一步步地確定下來。這是需要時間來等待的。關於技術性的層面或眼前非常急迫解決的問題,很大的程度上是需要仰賴在屆學弟妹親身區和院方溝通,才能逐漸明朗化的。散落在各地且又被各自的工作、學業受限的學長姐,充其量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給予意見。若要更進一步的,我們也只能做書面上的聲援。

我認爲第二個部分纔是全體畢業生真正要去著力的。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借住自己過去在媒體系所學的知識,包括後來的求學或工作經驗,重新去問自己,到底媒體系的特色、媒體系對我們的影響是什麽,而且這個是新紀元現在或將來不管升不升大學都要一以貫之的。所以,我才提出調查表的收集。我們是時候関起房門來跟自己獨處對話,重新把小紅和永傑的文章再看一遍(自己也要主動額外補強一些相關知識的缺乏),重新去面對新紀元在我們國家的體制下所遭遇到的現實狀況爲何,媒體系的理念跟馬來西亞媒體業界存在著什麽樣的矛盾,這些矛盾如何形成?其歷史背景是什麽?我們必須以上述兩個歷史背景作爲前提,才能實際地思考媒體系應該如何在馬來西亞傳統媒體的主流保守和後來引入的進步批判這兩種路綫之間取捨,並確立一個媒體系本身的定位。

學生才是行動的主體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也可以感受到,從我過去的留言到現在,一直都沒有把一個事情列爲我們行動的目標:兩位老師的離去已成事實。我相信他們也找到了更好的發展。我們已經錯過了聲援的時機。現在才來吵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爲反而是驚擾他們。所以,還是回到那句老話:這次的行動主體,是在屆學生和校友爲主體,是學生必須自己學會怎麽跟院方溝通,尤其是把自己的話說清楚的學習過程。另,在跟院方溝通的過程中,在屆學弟妹的身份應該優先于校友,是他們自己必須去跟院方溝通。(我們有的甚至可能連副學士和文憑的差別都還搞不懂...)作爲校友,還是僅只於輔助的角色。

在還沒有跟別人理性溝通以前,讓我們先來學會跟自己理性溝通。這個部分是需要知識來作爲基礎的。請大家努力。相信大家都在等著大家更多有論述和分析的發言。

加油。圍巾

p/s:學弟妹的部分,最後算是聯絡上了。台妹和志發等人會陸續加入他們的討論。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健浩的留言,說在屆學弟妹將在禮拜二開會。我們大概把建議要確認的細節給了健浩(媒體系系長),希望開學后能夠也能給我們這些校友更新訊息。關於支援學弟妹的部分,有興趣參與的校友,還是可以跟台妹他們聯絡。至於如何與院方溝通和對話,這部分還是交回給學弟妹。他們也應該要有學習自己面對的空間和權利。

我們?乖乖做功課找答案。禮拜二,期待看到大家的留言。如果大家有相關的參考資料,都歡迎po上來。

[+/-] 繼續閱讀...

[我們要開始專注焦點!] 轉貼:黃志發的留言

大家,

今早聽説有人留下一篇很長也很好地分析,趕緊把起床來看。
黃志發終于來了!真好。他說他昨晚寫到淩晨4點多。
看了新的内容,開心,我們的方向開始更具體了。
我們每個人的確對這個系有很多的情感和回憶,
這個應該只是我們作爲行動的自我情感上的推動力和勇氣的來源,
不過,我們真正要面對的是如何幫忙思考媒體系解決問題,甚至是如何幫助新紀元管理層解決媒體系的問題。之前,我們一直缺乏的是,要聲援學弟妹,保障他們的上課品質,但具體的訴求是什麽,我們一直沒有論述出來。
請大家務必細讀志發的看法,我們非常需要大家思考該怎麽做。
準備好,我們要開始專注焦點了。
加油。 今天會重新整理目前的方向。

我是圍巾啦。

Kelvin Wong 说...

当初,我知道媒体系发生如此突变时,感到震惊;随后,我听说围巾要组织毕业生支持在籍生向院方争取应有权益,感到高兴;但在毕业生留言中看到有较偏激的言论,难免让人忧心。

我们不可以偏激,不要把太多感情色彩带入争取工作,这可能会让人误解只是搞对抗。我赞同婉晴的说法,大家不要走在在籍学弟妹的面前作进一步行动,因为他们才是此事情的受害者。如果他们没有站出来,我们失去与校方对话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当然,要对事件的结果提出异议,一定要了解时间的源头。新纪元学院要升格大学,大马学术鉴定局(LAN)规定大学的专任老师,其大学学位必须与教导科系相关,所以才辞退永杰和调走小红。

必须搞清和确定两件事情,(一)新纪元要升大学,是否学院内所有大学学位与本科无关的老师都要辞退?(二)如果没有辞退上述老师,学术鉴定局是否不让新纪元学院升格为大学?

如果院内所有科系的违规老师都有被辞退的话,或者不辞退违规老师则不能升格为大学的话,新纪元学院并没有错!

我们要了解学院发展的历史,当初董教总创办新纪元学院,目的就是要升格为大学,让华裔子弟可以在国内完成小学、中学和大学课程。如今雪州政府移权,国阵要讨好华裔,是新院升格大学的最好时机。

在一批默默为华教奋斗至鬓发发白的老臣子眼里,根据规定辞退违规老师,挖空媒体系师源也是迫不得已,因为华教长期斗争的其中一个目标即将伸手可及。

回到关键的思考点,则如果新纪元不是把所有科系的违规老师辞退,而只是单单媒体系受波及的话;或者不辞退违规老师学术鉴定局也会给新院升格大学的话,那我们就有足够理由叫板,向新院抗议无理剥走媒体系师资,妄顾学生前途。

我赞同围巾团结毕业生的目标是要(一)声援学弟妹,(二)反思媒体系定位。目标固然重要,不过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结果

如今辞退永杰和调走小红已成事实,除非证实院方的行动是无理,或许可能有机会要求校方挽留两人,如果不是的话,争取替代方案和要求校方加速聘请有经验的全职老师,才是最终目的

前提是已确定要辞退违规老师才可升大学,(一)替代方案则是在辞退老师,等待新聘请的老师到来之前,可否权宜允许小红(因她还在新院)与邀请小杰(或其他已离开的讲师)在新老师未来的过渡期里,担任兼职老师确保课程的素质。

(二)要求校方加速聘请有经验的全职老师也是为了确保课程素质,保障在籍学生的权益,避免不够资格的兼职老师降低课程水准,影响新院媒体系的品牌。

而 我们毕业生要做的是,推动在籍学生站出来约校方举办对话会,收集签名和个人资料呈交给系会代表,连同在籍学生联合签名呈交给院方,表达举办对话会商讨师资 的意愿,要求院方允许毕业生出席对话会,到时,我们就看院方的解释,如果辞退老师是迫不得已,就心平气和与他们商量维持课程素质的最佳办法。

当然,如果证实院方的行动是无理,仅辞退媒体系老师,我们要争取和抗议的最终目的又会不同,不过碍于此文篇幅过长,下次才进行探讨。

曾 经和一名新院毕业后现在北京清华大学修读硕士课程的朋友聊起此事,她建议其实还有一个解决办法。为何当初学院不协助在职的违规老师取得与本科有关的学位证 书,因为只要拥有相关的教学经验和工作经验,学院应该很容易协助他们向其他国家的大学申请学位资格,这在中国相当普遍。

或者学院可让他们到海外修本科学位,培养在职教师,是一间大学持续性发展的根本。谢谢你看完长气的分享,只是本人小小愚见,有任何不对请指教。

我是第二届的毕业生:黄志发,016-5657501wong_chee_fatt@hotmail.com
我认识的第三届毕业生同学,好久不见,愿大家安康!

[+/-]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20日星期四

媒体系大海啸

dear all:

相信大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还不清楚的可阅读以下文章后到留言处看看,

1)媒體教育與業界的另類接軌
2)越界与想象:反思民办媒体教育与社会变迁(上)
3)越界与想象:反思民办媒体教育与社会变迁(下)

请大家踊跃发言并把这网站消息传给其他媒体系同学!


听我们的声音,有共同频率,
要你用心去聆听,
亮我们的双眼,有共同梦想,
要和你一起去追寻!

[+/-]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13日星期四

终于好了。。。(陆续更新中)

抱歉!抱歉!由于之前真的很忙,
一直没有时间处理聚会当天所拍的片,
大选后,终于有时间弄两下,
会有点慢,但我会尽量赶出来,
希望大家给多点耐性!
由于本人不会剪接,所以该片技术很粗,
希望大家别见怪!

p/s : 谁要高清版影片的私下向拿!

好,去片~~!

我们的歌!

第1部:我们的歌-听!


第2部:我们的歌-路径!


~~~~~~~~~~~~~~~~~~~

老师感言!

第1部:黄国富老师感言


~~~~~~~~~~~~~~~~~~~

大家的近况

第1部:


第2部:


~~~~~~~~~~~~~~~~~~~

[+/-] 繼續閱讀...

2008年3月1日星期六

黨師與他的轎夫們

我們的朋友謝韋倫近日撰文,希望可以刊在鄭良樹、祝家華挺何囯忠之前,讓學生、讀者和廣大華社知道,林水壕等人做了最壞的示範。-小红



「事情荒謬到一定程度後,世人將不再相信,但不代表它不存在。」
──電影《出埃及記》(2007)

幾乎所有思想家都曾給「知識分子」下定義。因為「定義」汗牛充棟,法國檔案狂乾脆說他「從來沒有遇到過任何知識分子」,但丟石頭的姿勢像擲標槍的巴勒斯坦人卻無半點輕浮,不僅把知識分子劃為流亡者、邊緣人、業餘者,而且下了一個斬釘截鐵的定義──「知識分子就是對權勢說真話的人」。即在各種壓力中尋求獨立並對權勢提出質疑和批判的人,而批判必須把自己設想成為提升生命、在本質上反對一切形式的暴政、宰割和虐待。

以林水檺為首的馬大中文系系友,日前成立「博士軍團」,遠赴居鑾為出征國會選區的馬華候選人何國忠站臺。參與籌組助選團的學者們,其在學術領域的專業表現,並非本文重點。若基於知識分子對公共事務的參與熱情而成立監督組織,我們樂觀其成,惟若言論僅衹是鎖定「挺何」,恐怕有違知識分子之宏旨。

知識菁英和政治權力靠得太近,難免影響看待問題的方式。事實上,2000年以降,華社折損的社會菁英,又何止何氏和那些搖旗吶喊的啦啦隊。528報變已過六載,黃絲帶飄揚如昔,舉重若「卿」的學者、評論人、藝文工作者總是前仆後繼、絡繹不絕,民間社會的生態及樣貌,或喧囂、或沈寂、或討巧,已有相當大的變化。

更嚴重的是,許多原具有獨立批判能力的知識份子,當年因同情而傾向當家不當權的馬華公會;但在馬華內部改朝換代後,或得以分享了資源大餅,或因為「革命情感」的難以割捨,竟被迫或不自覺地放棄了對權力的批判。抬轎的就是抬轎的,抬轎的想成為坐轎的,高估了自己,搞錯了位置,以致近年來社會上每每出現兩極對立之論辯,知識界的菁英非僅無法提出超越立場、化解分歧之見,有時更化身為代理人參與混戰。

知識分子的「庸俗化」及「入世化」,也許不是我國獨有的現象。但在這樣一個國族認同和價值體系同時處於變遷的社會,知識菁英的曖昧和游移,便更增添了社會大眾的困惑。沒有人會質疑一位讀書人的品格、動機,以及他對國家社會的真愛,而且他自己亦必然確信,他是基於這樣的資格,始有參與重大政治事務的機緣。

但權勢者向知識份子招手,與其說是倚重能力,不如說衹是運用其道德光暈。從華團選舉訴求、白小事件、華小增建問題、撥款騎劫……,所謂「選民不能忘記的執政當局作為與國家現狀事件簿」更新不輟,至此,成員黨四處搜羅知識份子與辯才,更已經完全不是考酌能力取向,而是將他們視為治療政績傷口的政治膏藥了。

還有,在言論與學術均無自由的情況下,如果以為衹要提倡所謂「學術價值中立」,建構學術規範,似乎在中立的基礎上遵守學術規範,就可以與官方相安無事,根本是自欺欺人。試問,在當道的價值基礎、學術指導思想不能偏離、不能動搖的情況下,真的會有什麼不觸怒官方的中立的價值和客觀的學術規範這麼回事?真的會存在那種沒有自由的學術上的「帕累托境界」(Pareto Optimality)?

當然,像何國忠的〈歷屆馬華公會總會長與華人文化〉、《黃語錄》,或鄭赤琰《林良實的政治智慧》、甚至邱家金,那樣以「中立」立場公然為政客塗脂抹粉的畢竟是少數。但許多學者在價值「中立」了以後,其研究成果所形成的結論,卻越來越與官方意識形態說教相近時,就是一個頗值得玩味的現象了。

藉此,我們也可以說,什麼「學術規範」、「價值中立」,無非是為自己對身邊的罪惡視而不見、不聞不問、甚至同流合污的行為尋找藉口罷了;更曲解了韋伯(Max Weber)的初衷──所謂「價值中立」,並非要求學者放棄自己的社會理想,以超然物外的絕對客觀性進入研究領域,而衹是要求暫時停止價值判斷,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去認識客觀世界及其規律,負責任地作出自己的行為選擇。

本屆大選提名日前夕,曾有某些似是而非的論調(包括報章社論)鼓吹非政府組織必須保持政治中立,否則無從建立公信力,這種看法其實是值得懷疑的。對於NGOs而言,政治立場的表達未必就會削弱社會支持基礎,反倒是選擇性的批判勢必導致公信力的喪失,這種自我矮化甚至將扼殺NGOs的自主空間。

然而,社會影響力不可能藉由回避重大爭議而取得,NGOs的社會影響力是來自於追求特定價值的專業熱誠,而非忽左忽右的政治平衡。無論是檳州中華總商會與華堂挺誰當首席部長,或更早的,包括林玉靜與吳德芳任內,解除華社民權運動的各種手術,腰斬《華團宣言》,鑄成15華團精神決裂;——用白話來說,對錯絕無灰色地帶,無論知識分子或民間社團都沒有袖手旁觀的權利,更不能用「去政治化」的歪論來混淆大眾。政治「不中立」並非關鍵問題,偽裝「政治中立」才是致命的毒瘤!所有華團組織更要避免這道理念誤區。

從黨師變成中途參選的天兵,何國忠用一紙表格證明自己的決心,卻未必能贖回馬華政治蹉跎的光陰;而「博士軍團」陣容引來媒體關注的反差,更讓人覺得諷刺:這麼一種嘉年華式的菁英「姿勢」(而非知識本身),難道擁有更多力量?他們的知識和姿勢都擺錯位置了麼?──抑或,不過是活著參加自己聲譽的集體葬禮?

「沒有什麼比不幸更有趣了,它是世界上最好笑的。」或許,《等待果陀》劇作家貝克特(S.B.Beckett)的名言可以作為這場演出的總結,在這逐漸剝落的年代。

[+/-] 繼續閱讀...

我們的紀念日大合照(慢慢增加中..upload很慢- -)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