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2日星期六

媒體系的精神、特色、理念?

(喂喂,不要看到那麽多字就被打敗了...除非發現廢話連篇,那又另當別論。^0^)

看了大家的留言。

清楚地表達媒體系特色
每個人之所以會參與這次的行動,當然有一部分是跟自己對這個系的情感有很大的關聯。所以看到一些比較所謂“情緒”(情感)的留言,我個人覺得“暫且”無傷大雅。因爲這是很多人採取行動的動力來源。親愛的,我們因爲關心媒體系,所以不管發生任何事情,我們都會自許要為它做點事。這之間沒有衝突。不過,如果僅僅將情緒作爲我們行動的基礎並將它列爲唯一的目標,而沒有提出具體的訴求和期望,那我就開始覺得我們自己理虧了。而且很可能還在這個個人情感抒發的過程中,不必要的連累了
在作爲行動主體的在屆學生和校友以外的人。

我們或許是時候想想,到底我們口中不斷重復的媒體系特色或是精神,指的實際内容到底是什麽。我們以爲我們非常清楚媒體系的“精神、特色”,但是每每在表達的過程中,我們似乎又不能具體的把話説清楚。如果身為媒體系學生的我們都不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想要維護的是什麽,那麽外人不了解我們的想法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迫切的技術面與長遠的理念
這次發生的事情,其實主要分成兩個部分。其一,在屆學弟妹切身利益的師資問題,除了他們採取行動的意願之外,其實那是一個涉及很多技術上的問題。例如,我們現在開始也學得琅琅上口的99%兼職老師、1%專任老師,到底具體指的是什麽?下學期的課到底還缺多少老師?有多少老師目前是不符合資格的?其實應該也要回過頭去問,到底什麽才叫符合資格?大馬的媒體界其實有很多人才是具有相關領域的豐富經驗但未必擁有相關的大學學位,這個部分有沒有例外?什麽樣的情況下才能例外?找不到老師的原因是什麽?當初對媒體系作出人事調動的時候,是否已經一早想好對策?還有,就像志發說的,其他的系是不是沒有媒體系類似的問題?.......這些牽涉很多繁瑣的細節,其實需要學弟妹跟院方作多次來回的溝通,才能夠一步步地確定下來。這是需要時間來等待的。關於技術性的層面或眼前非常急迫解決的問題,很大的程度上是需要仰賴在屆學弟妹親身區和院方溝通,才能逐漸明朗化的。散落在各地且又被各自的工作、學業受限的學長姐,充其量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給予意見。若要更進一步的,我們也只能做書面上的聲援。

我認爲第二個部分纔是全體畢業生真正要去著力的。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借住自己過去在媒體系所學的知識,包括後來的求學或工作經驗,重新去問自己,到底媒體系的特色、媒體系對我們的影響是什麽,而且這個是新紀元現在或將來不管升不升大學都要一以貫之的。所以,我才提出調查表的收集。我們是時候関起房門來跟自己獨處對話,重新把小紅和永傑的文章再看一遍(自己也要主動額外補強一些相關知識的缺乏),重新去面對新紀元在我們國家的體制下所遭遇到的現實狀況爲何,媒體系的理念跟馬來西亞媒體業界存在著什麽樣的矛盾,這些矛盾如何形成?其歷史背景是什麽?我們必須以上述兩個歷史背景作爲前提,才能實際地思考媒體系應該如何在馬來西亞傳統媒體的主流保守和後來引入的進步批判這兩種路綫之間取捨,並確立一個媒體系本身的定位。

學生才是行動的主體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也可以感受到,從我過去的留言到現在,一直都沒有把一個事情列爲我們行動的目標:兩位老師的離去已成事實。我相信他們也找到了更好的發展。我們已經錯過了聲援的時機。現在才來吵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爲反而是驚擾他們。所以,還是回到那句老話:這次的行動主體,是在屆學生和校友爲主體,是學生必須自己學會怎麽跟院方溝通,尤其是把自己的話說清楚的學習過程。另,在跟院方溝通的過程中,在屆學弟妹的身份應該優先于校友,是他們自己必須去跟院方溝通。(我們有的甚至可能連副學士和文憑的差別都還搞不懂...)作爲校友,還是僅只於輔助的角色。

在還沒有跟別人理性溝通以前,讓我們先來學會跟自己理性溝通。這個部分是需要知識來作爲基礎的。請大家努力。相信大家都在等著大家更多有論述和分析的發言。

加油。圍巾

p/s:學弟妹的部分,最後算是聯絡上了。台妹和志發等人會陸續加入他們的討論。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健浩的留言,說在屆學弟妹將在禮拜二開會。我們大概把建議要確認的細節給了健浩(媒體系系長),希望開學后能夠也能給我們這些校友更新訊息。關於支援學弟妹的部分,有興趣參與的校友,還是可以跟台妹他們聯絡。至於如何與院方溝通和對話,這部分還是交回給學弟妹。他們也應該要有學習自己面對的空間和權利。

我們?乖乖做功課找答案。禮拜二,期待看到大家的留言。如果大家有相關的參考資料,都歡迎po上來。

3 条评论:

Kelvin Wong 说...

上文很好的论述和分析目前毕业生与在籍生所承担的部分,也很好厘清此事件的两个部分,即“迫切的技術面與長遠的理念”。

新纪元新学期即将开课,我认为,“技术层面部分”需优先处理,这部分是需要仰赖在籍学生主动向校方提出要求,确保媒体课程的素质。

在籍学生向校方提出诉求可包括:

(一)在新学期未开课之前,接洽院方以了解新学期课程内容,师资阵容,要求院方聘请足够的专任老师,使课程能顺利衔接与过渡。

(二)要求院方严把聘请新教师的关口,贯彻学术鉴定局只聘请本科专任讲师的条件,确保新聘老师的素质。

如果院方再聘请回一些不符合学术鉴定局要求的教师,则代表在此事上,院方拥有“多重标准。”

当然,我衷心希望学院能在未开课前能解决师资问题,如果不然,则学生可建议院方启动我在上一片分析中的“替代方案”。

这是大概的情况,更详细的情形和争取手段须与在籍学生了解后才可以论述。

Hsoon 说...

大家好!我是在籍生,可以叫我小泡。

看到学长姐们为媒体系奔波劳碌,实在感动。

我才疏学浅,未必能与你们一起研究媒体教育,但我这里有几篇有关媒体教育的文章可以介绍给你们参考,希望帮助到你们。

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主任冯建三博士提供资料来源的:
-传媒教育:为新世纪培训知识工作者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50715_76_120526.html

-走出新闻定义迷宫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41014_76_120134.html

-另类新闻学有益于开放社会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50614_76_120480.html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媒体面对新科技冲击的挑战与策略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50207_76_120320.html

-公营广播服务与公民社会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60515_76_120956.html

-公民出头天----台湾公式首创审议式选举辩论会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51215_76_120722.html

-试论新闻传播教育学术正当性的建立:记者养成与媒介素养教育
http://www3.nccu.edu.tw/~jsfeng/2006a.doc

此外,还有一篇文章有关新纪元学院媒体研究系的的7年回顾,在2007年出自于媒体系办公室,作者忘记是谁了。里面有提及媒体系的特色等等。
越界与想象----媒体研究系7年回顾

这篇文章我没有软拷贝(soft copy) ,我只有硬拷贝(hard copy),迟后我将它转变软拷贝(soft copy)后,我将寄给台妹学姐,大家可跟她获取。

如影隨形 说...

哇~~~~請問,hard copy轉變為soft copy哦?你是一個字一個字輸入還是scan成圖片?如果是前者,大家趕快起立敬禮謝謝學弟/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