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6日星期日

[連署文告] 捍衛校園民主 擺脫權力矛盾——新紀元學院旅台校友聯署聲援

新紀元學院旅台校友日前舉辦《新院風波,換你來説》論壇,經商議後,決議連署發表聲明,肯定新院學生發聲的權利,更對此新院風波發出看法。以下節摘連署聲明的内容,我們非常希望各位旅台校友加入聲援的行列,更希望關心新院風波的各方好友能夠以相同的方式進行連署。我們希望能夠短時間内收集大家的回應,明日將會將此連署正式發佈給大馬媒體,名單也會陸續更新。

若要閲讀連署聲明全文或加入連署的盟友,請到《捍衛校園民主 正視制度矛盾——新紀元學院旅台校友聯署聲援》

————————————————————————————————————

我們是一群新紀元學院的旅台校友,對於新院近數月來的權力糾紛,身在海外的我們實在無法置身事外。近日學生和講師身體力行新紀元的民主自治精神,不僅聯合發表聲明且對董事部葉主席新田的不表態、不正視、不回應的無禮態度發起「靜坐翻書」,身為校友的我們深感欽佩並且致上高度的肯定與支持。

董總日前高調唱和高教部介入之說,突顯了董總對於自身位置的權利與義務的無知,無能認清華教與國家機器之間的辯證關係。至於排除異議、無視衆人的聲音宣佈新任院長人選,也完全違反了新院的最高指導原則——校園民主、學術自主、學生自治。關心新院的旅台校友們深感事態嚴重,決定舉辦《新院風波,換你來説》論壇。經商議後,僅此發表《捍衛校園民主 正視制度矛盾——新紀元學院旅台校友聯署聲援》。

反對不當處理院長續聘和遴選事宜

我們反對董總以出資人身分極力爭取新院的人事絕對管理權,在處理「不續聘院長」到「遴選新院長」的過程中,並未給予正當理由而不續聘現任院長柯嘉遜博士,隨即於924單方面進行公開徵聘院長,並「聲稱」此一遴選制度理當公正專業與透明化。1113,師生進行靜坐翻書抗議首日,在未提供師生和華社合理的解釋下宣佈潘永忠博士為新任院長。

遴選院長委員會的組成和運作全然在董總以黑箱作業方式進行,不只公正透明原則沒有顯現,也未給予具同等資格的應徵者公平的競爭機會。事後的聘任文告中更沒有説明這位曾經發表數十篇與生物分子和生物科技相關論文的「準院長」,對以人文學科爲主的新院到底有何實質幫助或具體的發展計畫。一系列的舉動充分顯示了董總嚴重缺乏學術管理的專業知識,也讓它在師生及華社心目中長久建立起來的公信力頓時蕩然無存。

旅台校友經論壇商議後,一致認為師生現階段所提出的「續聘院長,維持現狀」訴求容易陷入或強化挺葉/保柯的二元論,將支持對象神聖化而無法擺脫人治迷思,並且模糊了事件的核心焦點。因此,旅台校友們強烈主張:基於董總並未給予合理的不續聘理由,所以我們反對董總不續聘柯院長,但續聘年數和條件必須進一步釐清。

我們認爲至為關鍵的,是新院風波非一日之寒。新院10年來未能在制度管理上邁向民主化和專業化,導致校園民主、學術自主與學生自治名過其實,董總董事部和新紀元學院院方的實應反躬自責。因此,我們強烈呼籲兩造責無旁貸履行以下訴求:

1)保障校園民主、學術自主及學生自治作爲管理新院的最高原則

2)公開透明化校園發展計劃 走出南大鄉愁

3 成立院長公開遴選制度 重新檢討新院理事會

我們希望董總和新院院方能夠認真聆聽華社和師生的聲音而對自我位置徹底反思。真正維繫整個華文教育的是由下而上的華社各階層,而真正滋養新紀元成爲獨特的大專學府的是民主化和學術專業化的堅持。我們反對任何息事寧人、萬事以和為貴的保守作風,拒斥原本進步的母語教育運動簡化為充滿悲情和純感性的論述,而主張學習正面迎向社會内部的衝突、矛盾和異議並積極嘗試解決,這是邁向公民社會的必然條件。

謹此,我們再次重申:校園民主、學術自主和學生自治是新院的絕對最高指導原則,任何違反此一精神的言論或舉動,必須極力予以反對的聲音,這不僅是維護師生們作爲校園公民權益的基本體現,也是我們華社、甚至跨族群、跨階級的社會所極力試圖保障和爭取的公民權益。

我們強烈呼籲各新紀元旅台校友能夠加入我們的聲援行列,更歡迎認同此聲援的各地盟友利用相同形式進行聯署。



[+/-] 繼續閱讀...

2008年11月12日星期三

[網站訊息] 華教海德公園

親愛的大家,

有位學長傳來了以[“维护华教队伍完整性”联盟]為名的網站連結,以下附上其相關簡介。若你認同他們的訴求方式和立場,或可在那裏留言或投稿。我覺得比較珍貴的是,這個網站收集了很多近期大馬電視媒體的片段,算是補充大量仰賴平面或網絡媒體的訊息。

圍巾


簡介:
我们是一群关心社会动态,热爱和支持母语教育尤其是华文教育的人士。由于此次新纪元学院事件所引发的争论,已深深影响了华教运动的未来发展,遂决定成立 “维护华教队伍完整性”联盟,希望以我们微小的力量,为华教运动尽一份绵力,让华教运动重新回到群众。华教队伍不应分裂,不能分裂,也没有理由分裂!

联盟最高信条:维护校园自主、学术自由、学生自治。 我们谨此宣誓:我们将以认真的态度,摆事实、讲道理,鄙视粗俗、斗臭、斗烂的作风;我们以肚懒的力量,从悲伤中重新站起来,展现智慧的一面,为新纪元学院这座教育殿堂,正本清源,还华教一片净土! 我们期待华教革新运动的展开,从新纪元学院的校园出发,呼吁并号召全国爱护新纪元学院和华教的人们,一起来还华教一个自由的空间! [我们欢迎任何形式的读者投稿,惟本站拥有文稿的最后编辑和录用权。电邮:guanxin.chinese.edu@gmail.com]

[+/-] 繼續閱讀...

[活動訊息] 新院風波.換你來説 新紀元旅台校友論壇

院風波·換你來説

新紀元旅台校友論壇

日期:1114

時間:7:30pm

地點:世新大學 新聞大廈(簡稱「J大樓」)J102教室

如何去世新大學:http://www.shu.edu.tw/about/about_11.htm

新聞大廈位置 http://www.shu.edu.tw/about/about_visitMap.htm

(地圖請見附檔)

【新院風波簡介】

數月前,董教總教育中心(非營利)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部與新紀元學院因權限關係而起爭執。新院風波一直延續至今。媒體報道、評論與讀者來函紛紛加入論戰。涉及此事件的除了挺葉派、保柯派兩照之外,教職員、在籍學生、家長也動員組織起來公開發聲。近期高教部更傳來「不排除介入」的訊息,促使部分華社團体與其他大學學生組織也紛紛表態,聲援新院學生維護校園自主。

對此,我們希望能夠聚集在台的新院校友,以及關心大馬教育問題的朋友,針對這次的新董權力鬥爭事件辦一場論壇,試著討論和深化不同的論述,以及反思學生權益、校園自主、華教及大馬教育的問題。

論壇流程

時間

項目

7:30-7:45pm15min

主持人引言

7:45-8:20pm35min

第一階段交流:現場同學發表建議與觀點。

8:20-8:30pm10min

休息。

8:30-9:30pm1hour

第二階段討論:針對第一階段整理後的觀點。

論壇議題】

1. 討論這起風波中不同發言人/團體與立場,包括:挺葉派、保柯派、學生組織等。

2. 討論保柯/挺葉或續聘院長 維持現狀之論述的可能性和困境,提出其他可能性的的觀點與論述。

3. 「溫情」論述的策略之其利/弊?例如:去政治化問題。

4. 「續聘院長」為其中一項主要爭議議題,分析「院長去留、遴選制度、校園自主」之間的關係。

5. 反思MQA課程認證、華文教育及大馬教育的關係。

6. 以上議題皆可增刪與異動。

【聯絡方式】

若有興趣出席者,請主動回函,或寄至 necms03@gmail.com

王同學 0983-144-106

張同學 0930-144-774

[+/-] 繼續閱讀...

2008年11月10日星期一

[預告+徵詢] 新紀元旅台校友論壇

親愛的大家,

至今,新院風波似乎仍找不到更好的處理方式。

目前,網絡媒體的讀者來函源源不絕、學生和老師也開始在網上發表意見,不少校友也一直努力地加入論述當中。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在屆學生出現了不同的學生組織,他們發聲和爭取的目標其實有別,其之間的差異值得討論。隨著五位主任辭職後,在屆學生和家長甚至組織起來試圖聲援續聘Dr. Kua。就連“外圍”的華青團與學生組織都紛紛加入論戰,避免高教部的介入(但若新院的問題是凸現華教困境,也是大馬教育畸形發展的產物,那就沒有所謂外圍不外圍的問題了)。

對此,我們希望能夠聚集在台的新院校友(尤其最近在多個有關大馬主題的講座踫到很多來自新院媒體系的同學),針對這次的事件辦一場論壇,試著討論和深化不同的論述,以及反思從媒體系人事更動到現在新董權力鬥爭的問題。

關於論壇:
目前初步討論的結果是,我們希望能夠以論壇而非講座的形式進行。論壇,只需要一個主持人/引言人負責做一個overall的簡介,主要工作是引導、帶領大家的討論;而其他出席者都是潛在的發言人,希望讓更多的人參與討論和發言,而非請幾個特定的主講人"報告"。

主題:
1.希望能夠突破挺葉保柯、甚至目前的溫情牌,掩蓋了這次風波原有的尖銳問題。
2.希望能夠不僅僅談論新院,而是由這次的風波出發,反思這對於華文教育及大馬教育有著什麽樣的啓發。
3. ____________ 由你來決定,甚至你認爲要反駁上述兩種主題。

出席對象:
我們當然歡迎任何關心此議題的人出席。不過,由於我們第一次辦這樣的論壇,因此最先要"召喚"的對象是新紀元學院的校友,希望參與者的多樣性能夠做到跨系,儘管我們現在仍是在媒體系的傳播管道發佈消息,不過我們私下會請中文系的同學幫忙,希望各位交友廣闊的大家也能夠協助我們廣發訊息。如前面所述,我們歡迎對此議題關注的各界人士參與,包括曾在董總工作、僑生、外籍生......請恕我們無法一一將各位列出~~~

時間地點:
我們知道大家在這一周都會陷入考試瘋狂期,但礙於新院最近的局勢忽起忽落,我們希望能夠儘快進行。目前暫定本週五或周末,但一切最遲在禮拜三敲定。


在此,懇求大家的幫忙
1. 建議可討論的議題
2. 請臺灣各校的新院校友"現身"^^,利用email或留言的方式,告知你們的學校、系所、姓名、聯絡 方式,第幾屆畢業生、在新院所就讀的系所。我們希望能夠建立起較完善的網絡,方便日後召集 大家,甚至若需要任何聲援的行動,也可在短時間内跟大家聯絡,徵求大家的同意。
3. 若你手上有收集任何相關的資料或剪報,歡迎跟我們分享~~~~~

若有任何回應,可在媒體系部落格[媒希望—我們這一班]留言、或 email: necms03@gmail.com


非常需要大家的積極參與,請大家幫忙廣發訊息。最後的最後的最後,也歡迎各地的校友在其他地方進行相似的活動。最終的目的很簡單,希望曾經走過這間學院的校友,能夠以親身的經驗和所學的知識來詮釋和分析現有的狀況。

[+/-] 繼續閱讀...

[轉貼文章] 课程认证与“认证”华教——致蔡维衍博士

1.11.2008 4:17 pm
cfhing

我文科出身,与蔡维衍博士的经济管理专业无涉,但对蔡博士的大名早有所闻,一直崇敬有加。在10月21日由隆雪华堂主办的新纪元风波交流会上首次见到蔡博 士,果然谦谦君子,文质彬彬,可惜始终没有机会进一步交流。在这样一个庸人横行,小人当道的时刻,点头之交反而更令人珍惜与怀念。

蔡博士对我先赞后弹,继而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愧是一位称职的学者。难为他熬夜撰文发稿指教,无非为了说明“课程认证绝对不是锦上添花,它是起码的必需条件”。作为后学,我了解他的发言位置,并深深感谢他的用心与苦心。

其实,蔡博士打的都是自己的影子。蔡博士一再强调:“在马来西亚,课程认证是必需条件”,这是他尝试倡导的命题,而且证据凿凿。但我们不应忘记,课程认证也是现代教育制度化以后的产物之一。然而,我们关注的,不是自欺欺人或狂妄自大地否定这条“游戏规则”,而是质疑:

(一)所谓认证规则从制定拍板到贯彻落实是否能体现马来西亚多元文化、语言、宗教与教育背景。

(二)谁的认证标准?国内各主要教育团体是否都有足够的代表性参与制标工作?

(三)何人执行认证工作?

(四)如何确保课程认证最终不是把华教也“认证”掉?前车可鉴,原本以母语华文教授的数理科不是已经被彻底“认证”掉了吗?——而认证标准是:英语是国际语言,科技语言。堂堂的国文国语都要靠边站,何况是族群语文。

对 于新纪元学院课程认证问题,我的看法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理论上,课程认证无非是课程品质与实力检验的重要手段。就此关键,新纪元学院各学系如果有能力和 国外优秀乃至顶尖大学缔结联系,进行学术合作与课程学分转移,有什么比这种“认证”更重要呢?问题在于新纪元有没有一个明确而集中的办学方针而已。

无 可否认,课程认证让新纪元学院更接近或符合成立大学的规格与标准,但这并不保证它必定可以从高教部取得升格大学的准证。道理很简单,倘若新纪元坚持保留以 华文华语为教学与考试媒介语选项之一,在现有政治格局,则可以预见当年陈修信对争取创办独大所施的魔咒将转而附身于新纪元。

华社必须看清问题本质,新纪元学院升格大学的问题不是技术性问题,而是民族教育与单元——国家主义教育“如何兼容”的问题。遗憾的是,有些人却把它视为“可以不可以兼容”的问题,但这是另外一个课题,此不赘言。

课 程认证愈多愈可以让华社感觉到有关方面对华教的“宽厚”,但华社不要天真地把“宽厚”视为对方最后的全部的底线。有无认证,华文教育依然得继续走下去,这 就是吾所谓锦上添花之所由也。此外,如我上文认证华教所言,我们当前面对的是一个隐晦,且力量更强大的势力——全球化趋势,华教工作者更不可掉以轻心。

可以预见,以巫统为核心的权力集团将巧妙借助这股力量,遂其单元——国家主义教育之目标。毕竟,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否定国家教育政策的全球化宏观视野与应对策略?作为华教最高领导机构,董教总是否已经准备好面对这一头伺机逼近的隐形历史巨兽?

我 们都知道,马来西亚资格认证(MQA)是整个国际认证标准之一环,但所谓国际标准说穿了只是西方后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虽然MQA不是专门借来对付新纪元 学院,但不要忘记,对权力集团而言,新纪元学院永远都是一只最忌骚扰的——沉睡的狗(借柯嘉逊语),这是毫无疑问的。当然,华社永远不愿看到权力的老饕们 对它垂涎而动刀。

在马来西亚的单元主义政策下,华文教育原就被视为政治不正确(political in-correct)。蔡博士撇开重大的现实问题不谈,却在枝末问题上盘桓兜转,大体可以看出蔡博士对整个新院事件的问题意识不敏,掌握不到或拒绝直面 问题本质,我希望这不是马来西亚华语圈知识分子的问题。

我们有太多的技术性知识人,却少有敢于思考,敢于批判及敢于直面问题,乃至敢于承 担言论后果的知识分子,而栖身学院者犹然。技术化的特征就是专拣枝节问题做文章,因而往往无关宏旨。这是认识上的局限,也是琐屑化的思维特征——马来思想 界所谓的pemikiran picisan。我完全没有否定或轻蔑处理枝节问题的意思,毕竟它还是有廓清模糊地带的作用。但在新纪元事件中,它免不了必须与大前提相呼应,否则,再严 谨的治学终将毫无意义,而慎重的发言更暴露知识人的苍白。

原文出自[獨立新聞在綫]的[讀者來函]

[+/-] 繼續閱讀...

[轉寄前代主任張永慶的信] 給Dr. Kua的寄語

以下為前代主任張永慶於11月7日轉寄到媒體系信箱的訊息。

Subject: 请支持“给院长的寄语“活动 Please support the "Salute to Dr. Kua" activity

各位
大家传给院长的寄语一直在增加中,请看最新寄语:
Dear all,
We have more than 30 messages at the website "Salute to Dr. Kua" (in Chinese):
For those that wish to post their message, pls send it to guanxin.chinese.edu@gmail.com or just reply to me with the format below:
- Sender:
- Role:
- Message:

[+/-] 繼續閱讀...

2008年10月16日星期四

[校友文章 ] 请回归新院办学理念原点! 黄淑奕

| 10月16日

近期无论在主流媒体或者是非主流媒体都经常看到新纪元学院的消息,一厢情愿的以为是一些正面的消息,以为我的母校有什么光荣事迹。

身 为新纪元的毕业生的我为新纪元学院感的骄傲,我会很自豪地告诉我身边的人我是新纪元学院毕业的,因为新纪元给我的感觉是真正在培育新生代。在新纪元学院短 短的三年里,我得到的是无数的知识,从年少无知,过着颓废的生活到主动积极学习,还得到了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解读媒体的能力。这些知识不是每一所学校都 能提供的宝贵资源,至少我在其它地方都没看到。

回归新纪元办学理念的原点,到底新纪元学院的创立是以什么为基础?社会对新纪元学院的期待是什么?华社对此学院的期望又是什么?

“多元开放,成人成才”,我个人非常喜欢这八个字,学校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培养有知识的人,尤其是国家未来栋梁。试问有几所学校是秉持这理念来办学?可能其它学校有更好的理念,但是要做到多元开放真的很不容易。

1998 年新纪元学院正式开课,至今已有11年了,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会比其它学校多,但是肯定的学生的素质不会比其它学校来的逊色。新纪元学院的成立是为了让更 多被国立大学拒之门外的青年能够受到高等教育。“多元开放,成人成才”,这一点无可否认的,学院管理层一向来都在努力做着。

最近新纪元学院频频传出对学院名声不利的消息,从新纪元学院院长续聘、升格大学问题、董事部的风波,种种问题的浮现,可能将还会有更多更多的丑闻会被挖掘出来,这些都是未知数。

很 想问大人们一句话,我们应该为这一些新闻感的骄傲吗?我们应该抱着这个态度“新纪元学院上报纸了呢!主流媒体为我们华社创办的高等学府做宣传呢!”而感到 开心吗?这些风风雨雨带给了新纪元学院什么益处?给新纪元学院的毕业生及在籍生什么益处?对社会对华社到底有什么好处?至少这些负面新闻是带给我很失望的 感觉,看到新纪元的新闻时候心里就觉得难过,心里在想那是我回忆中的新纪元学院吗?我的母校到底去了哪里?

新纪元学院的老师们及职员们辛 辛苦苦把新院的名字推销给社会及国外,在部分国际大学眼中是有一定的知名度。还记得初来朝阳大学报到的时候,老师们知道我们是马来西亚外籍生就问我们是哪 个学院的,当新纪元名字一说出来,他们就说“你是新纪元的哦!你的学长姐们都很出色呢!”把一大堆的期望都放在我们身上,因为学长姐们真的太出色了!

在职场上,新纪元有不同的活动,而且有些活动是跟职场上的人合作。媒体研究系好几次跟电台及电视台合作办活动,那些职场上的人都很满意我们学生的配合度,对我们的印象很好,这也方便了我们以后出去职场寻找工作。试问这一切一切是用了多久时间来累积的印象分?

难道继续把风波弄大,把问题变成滚雪球越滚越大,这就是解决方法?难道继续伤害多年来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基础及名声?把在籍生及毕业生的前途来做赌注?不去理会华社及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把新纪元学院的办学理念抛之脑后?

当一个人走到迷茫的时候,是否应该回归原点,看看最原先的立场是什么呢?大人们请合力把属于大家的高等学府办好,培养更多有独立思考的专才来回馈社会,别辜负大家对学院的期望。

注:本文作者是新院媒体研究系第五届毕业生,目前就读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传播艺术系。

轉載自[當今大馬][獨立新聞在綫]

[+/-] 繼續閱讀...

2008年10月15日星期三

[校友文章] 边缘的学术与制度论 张溦紟

二零零八年十月十四日

董总和新纪元之间的泥巴战,并未因制度论陆续被提出而使论述稍有转向,反而因为媒体将新院升格大学失败作为其议程设定,而使新院的讨论更陷入过失或功劳的计算,至今仍逃不出权力的魔咒。

董总更抓紧了这些支细末节,没有事先查看会议记录,就单凭个人记忆对这件事情立即做出判断。连远处的校友都知道了,“老板”怎么可能不知道。

原本遴选一位贤与能的院长,是学院内部自家的事情,只要院内在师生与董事会之间设有有效、开放的协商机制,华社根本不需要介入,只是场外的观众看不下去。

新 院升格大学的事更是一家学院如何面对政府机关的申请程序和标准的问题,以新院目前仍缺乏足够的博硕士讲师,申请失败应是预料中事,但是看见董总在此事“正 式对外曝光”后,所展开的论述实在令人泄气。我们在还没有进一步了解学术鉴定局的要求,并与新院的办校方针是否产生冲突相互对照,董总就急着要将一所学院 送入国家体制下的机构洗礼,仿佛在其眼中,重要的是争取大学之名,而非学院对于马来西亚多元自主教育的独立思考。

至今,学术和制度的讨 论仍然处于边缘,被种种外在因素,包括这不是当下迫切可行的讨论方向而持续被忽视。什么时候才是讨论学术与制度的契机?重新阅读新纪元校友曾办的校友论坛 《真纪元》,这些年所收集的文章,更是让人唏嘘,狗吠火车的史迹早有开始。每一次都不是谈论学术和制度的契机。

单就新院校友刘镇东笔下 文章而言,这些年来其论述核心其实清楚简单:走出南大模式,摆脱办综合大学、三院九系、土地、建筑与人数扩展的迷思,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住在学术建设之 上;新院不应只展现橱窗民主、消极自由,不管是面对董事会或对师生时,皆要坚持校园自主、自治的原则;开办新院并非是华文教育运动的终极目标,而是尝试突 破马来西亚政府单元教育霸权的手段。

数年前,刘早已撰文呼吁放弃雪邦计划、不要注入过多不必要的精力去无限拓展科系,劳民伤财却始终无 法在技术和设备上,与政经力量雄厚的私立学院或大学相提并论。如此吃力不讨好,不如少搞数字游戏,集中投资在师生的学术研究和培养上。一直到最近,我们仍 然听闻新院有意要办基础设备花费不菲的中医系,甚至以学生人数递增、科系获得承认作为成绩认证的标准。我们至今仍未见董总和新院两造对于私立学院典范建立 的远见,学术与制度的相关讨论仍然不得其门而入。

迄今为止,我仍然认为有两股重要的力量仍未积极参与论述的建设之中,而他们才是新院发 展动向的受益者与受害者,也是学术和制度关键的捍卫者。倘若讲师与学生并未从旁观者的角色转为积极的参与者,这场论战或许就是在等待那一方的当事人比较敢 不顾大众所言、选择一意孤行而匆匆落幕。


轉載自[光華日報]

[+/-] 繼續閱讀...

[文章連結] 新紀元在屆生及學生團體文章

最近新紀元學院在屆學生或學生團體針對新紀元風波一事在網絡媒體發表的文章,在此列出相關連結,歡迎大家關注在屆生觀看這個風波的視角,也鼓勵大家回應。

用建设对付破坏
新纪元学院前进阵线 | 10月11日 下午2点01分
作为关心新纪元学院发展的学生组织,我们吁请作为代表全体新院学生的学生会主动要求董事会、院方平息这场互殴的内斗,以避免无谓的争吵,并要求董事会向所 有赞助人、学生公开雪邦校园计划的合约内容,因为作为资助新院的赞助人与即将涉及的学生都有权了解与参与咨询这项新校园计划......

全文請見[當今大馬]


“新院前进阵线”不存在
新纪元学院学生会 | 10月14日 傍晚5点04分
新纪元学院学生会表示,新纪元学院与董教总教育中心已在上周二(10月7日)的交流会上达成共识,新纪元风波总算有一个了结。该会也吁请外界人士勿再针对新纪元学院与董教总之间的关系做出不切实际的猜疑。

学 生会会长郑嘉顺、公关及新闻处主任官世峰,以及议会秘书黄俊康,出席了该项以“新纪元学院升格大学”为名的交流会。对于交流会的结果,他们都深感满意,并 且希望新纪元学院在董教总的配合与协助之下,可以尽快解决课程认证所面对的问题。这也有助于新纪元学院升格为大学的目标......

全文請見[當今大馬]


请尊重新院学生结社自由
新纪元学院前进阵线 | 10月15日 下午3点09分
针对学生会于10月14日刊登于各大媒体有关指责新纪元前进阵线不存在一事,我们想作出以下回应:

第一,我们在《用建设对付破坏》的文告 中乃就事论事,并没有刻意针对任何人,也不是要导致新纪元的内部分裂。我们在文告中已清楚表明希望各方停止内斗,以共同计划如何解决申办大学的问题及保障 学生的利益,并呼吁双方关注在申办大学的过程中新院能否继续秉持“校园自主,学生自治”的理念。身为学生,我们不要,也更不愿见到新院分裂,因为新院风波 的受害者始终是学生......

全文請見[當今大馬]


新院“前进阵线”不尊重学生会
晃晃 | 10月15日 9点07分
于10月11日 下午2点01分,自称关心新纪元学院发展的学生组织—“新纪元学院前进阵线”于当今大马读者来涵发表了一篇《用建设对付破坏》的文告。

“新纪元学院前进阵线”通过这篇文告呼吁新纪元学院学生会要求董事会、院方平息这场互殴的内斗,以避免无谓的争吵,并要求董事会向所有赞助人、学生公开雪邦校园计划的合约内容。

“新纪元学院前进阵线”似乎表达了学生的心声,尝试维护学生应有的权益,然而所谓的“新纪元学院前进阵线”本身的身份却引来了一些猜疑。新纪元学院学生会旗下并不存在“新纪元学院前进阵线”此学生组织。因此,“新纪元学院前进阵线”到底是何方神圣?

注:本文作者是新纪元学院在籍生。
全文請見[當今大馬]

[+/-] 繼續閱讀...

[校友文章] 吃浓情巧克力看新院风波 邓婉晴

103日 下午218

那 天看了一场风花雪月的浪漫电影,名字叫《浓情巧克力 Chocolat》。故事开始在1959年一个漫天飞雪的冰冷大地,一个来自远方的妇女,披着斗篷,拉着约6岁的女儿,逆着风来到一个法国宁静的小镇。这 个风景秀丽,民风保守的小镇,世世代代以来被世袭的贵族镇长,以天主教的校条紧紧地约束着。冷清的街道上只看见冰冷的面孔,素色的传统。没有笑声,只有祈 祷。

跟随着北风流浪,带着另一传统习俗到来的Vianne Rocher,在教堂对面开了一间巧克力店。其艳丽的穿着,大胆的装扮谈吐,加上浪漫诱惑的巧克力,都在无声地吸引着也牵动着小镇居民的生活变化。但因为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让大家都只敢远望而迟迟不敢踏进店里一步。

与此同时, 因为Vianne的小店在星期天也营业,让感觉权威受到威胁的贵族镇长,禁止居民接近这两个不速之客。但是深埋在僵化体制底下的自由思想,随着一位总是热情有礼,看透人心又仗义直言的神秘妇人的到来,竟在慢慢地融化和解锁。

也是关于制度的历史纪录片
有人说这部屡屡获奖的电影,算是一部女性电影,或是一部悠悠浪漫的爱情片。但对我而言,它还是一部关于制度的历史纪录片。

什么是制度?根据North1990)的定义:制度是社会的博弈规则,或更严格地说,是人类设计的制约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

“Institutions are the rules of game in a society or, more formally, are the humanly devised constraints that shape human interaction.”

制度带来稳定但不保障有效
这些约束条件可分为两种,即正式规则(政府宪法、法律、产权制度、合同等)与非正式规则(社会规范、常规惯例、道德习俗等)。制度通过组织的架设,减少人们 在日常中面对的不确定性(institutions reduce uncertainty by providing a structure to everyday life)。换句话说,那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有井然有序和规律,让人们与社会更和谐一致、稳定地相处在一起。但North也强调,稳定,并不一定就保障 有效。

如果制度的设定是社会中所有成员默认且须遵循的一种制约,那么谁又有权力制定制度?一些学者认为,规则规定是立法者、政治企业家或 从事机制设计的经济学家明确设计的结果,一些则认为那是人们自发的秩序。这就能呼应North所分类的,前者为人为设计的正式规定;而后者是由一群群 居人类,因某些共有信念而建立起来的自我维系系统,进而形成的非正式规定。

制度僵化成驾驭人心的工具
制度为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规范画了圈,人们也因而或自我监督,或被外部权威监督。僵化的思想因此在严格设限的社会体制中渐渐成型。这时,制度如果被利欲熏心的一方(也就是处在上层阶级的领导层)紧握在手,就变成了一种驾驭人心的工具。

父权制度、宗教迷信等,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断被强化巩固至今。即便是在电影中的那个50年代,人们也并非没想过要改变,只是那万斤重的制度铁帽,不由得卑微的渺小的人们去质疑,更别说逆行。

守旧派以权威压抑改变焦虑
其实,守旧派也并非不想改变。只是他们或因利益关系,或害怕新制度不能保全自己,而妄顾大众利益,将制度个人化地把自己捆绑在高架子上。他们习惯被人膜拜, 不懂如何直视每人所需。他们更害怕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思想禁锢王国,一旦被挑战就会瓦解崩溃。但是,僵化的制度往往在新思想当前,显得那么迂腐愚昧, 黯然失色。但守旧派尽管暗地里叫苦焦虑,白天仍是面不改色地保持一派高高在上的权威感。

所以,当电影中Josephine从被丈夫凌辱虐 待的处境下离家出走,到巧克力店自力更生,活得比以前更开心灿烂,甚至拒绝丈夫被改造后的道歉时;当Armande 一个古稀之年的老妇人,勇敢地从女儿手中夺回自己的饮食掌握权——即便那把她推向死亡时;当小镇里肯尝试巧克力的人都高兴地跟被唾弃的吉普赛游牧民族一起 在营火会高声跳唱时,连镇长自己也知道,那个曾经把人们思想框在分不清是圣经、还只是个孩子的傀儡牧师,还是镇长自己定下的种种教条,都即将成为过去。但 另一种诬蔑和反扑行为,往往就此产生。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为了显示我失了民心还有权力,更一心想用更严厉的方法教训不听话者。

僵化制度亟待新思维的冲击
只是僵化制度往往需要新的思想冲击,才能让处在高墙内的蒙蔽者,看看外面的世界,然后比较和选择。选择自己要身在怎样的社会。从被驯化成不能质疑审问,看到 问题却还要假装不知道的迂腐思想,演变成能够高歌欢笑的欢乐嘉年华,在电影缩短的演进时光里,不难想象现实社会进程中,人民思想的开发,需要耗尽多少岁月 和多少人的同步开窍,坚持到底的精神和耐力。

制度是一种不断在演进、变化、交替的社会契约。在变与不变之间,需要拿捏的也许只是一种创新的勇气。但是其背后所存在的意义,远比这两个字来的深远。

有的国家,为了转型,忽略了民众利益。在成文规定的制度底下,走不成文的规定。中国的毒奶事件,反映的不只是一个泱泱大国对盈利和生命的价值观,也是其那么多年来的官僚腐败制度体系浮出水面,为世人诟病的另一宗案件。

有的国家,总是能在许许多多的成文规定中,挑自己喜欢的来用,其他的就如同虚设。我国的领导人,就总常使用此招来铲除异己,消灭异议的声音。多不胜数的例子,也不用明说。

私心让制度沦争权夺利工具
如果设计制度的人,或能够使用制度的个体/机关,带有私心地打着旗压另一方,制度只会愈发沦为争权夺利的工具。

近 来的华社风波,其实牵涉到的又岂止是新纪元院长的续聘问题?在这里无意评论孰是孰非,只是认为,不断以学院作为挡箭牌,凸现个人功劳的柯院长,似乎已经忘 记了整个行政机制的存在。如果没有了一个人整间学院就难以运作,那么虽然之前柯院长所作的贡献不能抹煞,但不免让人嗅到过度浓厚的人治色彩。至于那些 力挺的华教元老,是否是希望守着旧有的制度,还是不希望有新的思潮来挑战固有制度,还是一个有待观察的地方。

另一方面,不断将矛头指向院 长个人的董教总,在局外人眼中,就像是个对不乖的孩子采取行动:你不听我的话就罚你不能继续玩。当双方成文规则如同虚设,这局棋如何继续下,已经不重要 了。因为那只是人为的玩意儿,而真正关系到根本的制度体系,双方都不愿去触碰详谈,因为那无法保全自身利益。

公共政策是掌权者必修的课目
公共政策与制度的关系,是一门范围很大的学问。但是对于全世界那些坐在官椅上的官爷们,似乎都不懂有这么一门他们应该上的课。事实上,那也是全民应该尝试摸索的。时代的巨轮改变了很多很多不平等的制度,但如今存在的社会问题,往往仍是基于制度被私欲操弄而造成的。

事件本身会随着时间而淡化,愤怒的不平的赞同的兴奋的,任何感觉都会消失;善忘的人类不管愿不愿意,也都会慢慢遗忘。但是如果僵化的制度永远存在,就像老树盘根一样缠绕着人们的思想,尽管社会一直在进步,人们也将永无法摆脱在不平等的制度底下存活。

注:作者是新纪元学院第9届毕业生,目前在澳洲深造。

轉載自[當今大馬]

[+/-] 繼續閱讀...

[校友文章] 新院管理层应理性谈问题 马绍伦 |

10月6日 上午10点36分

新 纪元学院最近的风波闹得轰轰烈烈,让关心华文教育的人看得不是味道,作为民办的最高学府,也是加影的地标性建筑物,新纪元学院与其他学院不一样,它是华教 的堡垒,而且和华文教育火车头——董总,身处同一片土地。它背负着许多华社的期待,及捍卫马来西亚华文高等教育的使命。可惜的是,最近所发生的种种风波却 让所有曾为新纪元学院筹募建校基金出钱出力的华社及我们这批新纪元校友痛心不已的,董总与新纪元的管理层之间的不咬弦,浮现在媒体上。

董总在未照会一声就将征聘院长的广告就这样登出去了,这对为新纪元学院多年来尽心尽力的柯嘉逊博士公平吗?用这种逼宫的下三流手段,先斩后奏的“打压“方式,为华教开了一个不良示范,这也间接打击了人民对新纪元学院的信心,同时叶博士也有失一名君子应有的风度。

如 果柯院长因是被视为异议分子为由,而不被获得续约,那董总和一些政党领袖般爱发“小孩子脾气”的幼稚政客有何分别?华教工作是一份困难及吃力不讨好的工 作,笔者对从事华教工作者都有一份崇高的敬意,尤其是柯嘉逊院长,如果不是对搞华文教育的那份热忱,为什么不在这闹得轰轰烈烈的新院风波离职呢?而选择继 续留守在大本营,为的也只是新纪元学院的在籍生的前途及华社的期待,“多元开放,成人成才,源自社会,回馈社会”,在新纪元学院任职的职员除了是一份工作 外,更重要的是其有着很重大的使命,就是“回馈社会”这四个字。

或许,叶博士被改革冲昏了头脑,忘了从事华文教育的意义,况且教育是“十 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提倡自治、自主精神及非营利组织底下,就不应该被允许因利益冲突而相互斗争的事情发生。教育事业不应含有商业味道,从开始实施院长 聘请制度上采取一年一聘制这种“权力约束”的方式,就已经是对柯院长的一种不尊重,董总这种干涉内政的行动破坏了办教育的和谐,为了权力上的斗争,而牺牲 了作为华教最高学府的前途,难道这真的值得吗?

大家是否有想过,为何新院一直努力的争取申办成为大学,但最后还是失败收场,是不是一些根 本上的问题未解决,在今年年初为了申办大学,而仓促的在媒体研究系进行讲师“大清洗”,把一些资深的老师进行人事更动,而且也没有及时提出一个补救的方 案,让当时的媒体研究系顿时出现“讲师真空”的状况,从这点可以看出,新纪元学院的管理层缺乏了深谋远虑的思维,也不知觉的暴露出本身不善于管理及经营的 通病。

接下来,最新爆发的新纪元学院理事会和行政管理层的矛盾,《东方日报》所刊登新纪元学院以8项学术因素为由,在今年5月已经遭遇学 术资格鉴定机构拒绝的事宜,柯嘉逊院长被指责却未曾向董事会汇报,而新院也极力反击董事会掩盖事实,姑且不评论谁是谁非,但在被拒绝升格大学的“大难当 前”时,我们看不到大家共同协力的去解决这问题,反而看到的是两造都在指则双方的不是。新纪元学院不能升格为大学,难道只是新纪元学院或董总其中一方的责 任?那新纪元学院的在籍学生和往后进入这间学院就读的前途,就应该这样被牺牲掉吗?

无论新纪元管理层觉得遇学术资格鉴定机构拒绝所给予的 8项学术因素是否合理,还是真的是当中涉及政治手段,学院还是得经营下去,要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并进行改善。做人做事的道理都是一样,一个根基不稳的领导 层,无法为学院带来改变;一个缺乏协调及沟通的管理层,也无法为学院的未来寻求突破。身为新纪元毕业的校友来说,我们想看到的是新纪元学院真的有成功获得 学术资格鉴定机构认可,并颁发升格为大学的一天。

目前新纪元学院管理层最需要的是大家坐下来讨论学院的未来,停止在报上的舌战,学院前 途,匹夫有责。双方必须建立一套公开及透明的遴选及管理制度,实行“问责制”,大家共同为升格为大学的目标努力,在申办大学同时,也能保持着新院的特色, 将办校宗旨“多元开放,成人成才”给发扬光大,唯有这个做法,才对得起第一人董总主席,“华教泰斗”已故林晃昇先生,及向来为新纪元学院出钱出力,不遗余 力的广大华教支持者。
注:本文作者马绍伦是新纪元学院毕业生,目前就读台湾铭传大学新闻系。

轉載自[當今大馬]

[+/-] 繼續閱讀...

[新院风波的制度反思(二) ] 民办大学理念与国家的拉扯 傅向红

| 1010 827

本文是〈新院风波的制度反思(一)权力张狂,大学理念缺席?〉的续篇
新纪元学院此次纷争不但触及内部权责架构,也提出了新院的国家认证问题。从华教运动的使命和新院所处的市场压力来看,董事们不仅要确保院长(不管是否由柯氏 担任)
能在学术标准与财源冲突的情况下,继续坚持学术尊严Derek Bok语),还要支持院长不会因为国家政策的压力,而放弃民办学府的特色。

盲目顺从董事、捐款者和当政者的校长,不可能是一个好校长;能在各方压力下坚持教学和研究尊严的校长,才有可能推动学术发展,值得这个社会尊敬。

盲目用国家标准来自我检验
讽刺的是,此次风波中,却有华教人士以新院课程没有获得国家认证当作检验新院院长是否称职的标准。按照同样标准,华教自己辛苦建立的独中文凭,大概就像 黄明志在〈Negarakuku〉的创作中所唱:都要丢到longkang去了。所有独中校长大概都不要续聘好了,因为独中文凭不受国家承认?

对于新院办得好不好,要如何办得好,热爱华教的衮衮诸公,难道没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而必须完全依赖政府的指南?虽然说MQA对于国内高等学府的某些要求,确 有一定的专业水平(比如对研究经费的投注、博士级资格比例等方面的要求),但也有一些是MQA不重视甚或会干预,而却又值得新院去努力经营、保留且极富学 术价值的东西,比如以培养人文和公民意识为定位的通识课程、批判导向的课程内容、授课语言的自主权、学术人员的跨学科背景等。

MQA
对学术研究要求属合理
当然,偶尔MQA和自我标准也有一致的时候,例如这次风波里,有权势者公开指责新院花钱出版学术刊物,是在浪费华教资源。华教资源分配是否妥当或浪费,固然需要健全机制监督,但相关指责似乎没有掌握大专学府发展学术的条件和实际需要。

跟其它国内外大学的研究资源相比,甚或以国家高教评估机关MQA的标准来审视,新院投入在学术出版或研究方面的资源实在贫瘠得可怜。以缩减支出当作学术管理的标准,显示提出相关批评的人士对学术管理的认知相当片面与单薄。

技术方案躲避不正义课题
有人说,这些都是申请程序的技术性问题,可以技术性解决。但对于如何技术性解决?何种项目值得新院去技术性解决?谁为技术性解决付出代价?等问题,华教上下 似乎一直都在逃避,以至于发生矛盾时,大家都把责任推给对立那一方。有关申请认证的问题,本文认为技术难题可以内部商讨议策,但必须同时经营公共论述,并 以继续捍卫民办学府的自主权、独立性和特色为主,而不是以MQA为唯一标准。

华教邀请国家清理门户?
为了打击对立的一方,而不惜祭出国家法令,岂不等于自动邀请国家来清理华教门户?这些自诩热爱华教的前辈们,怎么会亲手葬送华教多年来努力捍卫的自主权及免于国家干预的独立性?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当然,从这次风波看来,陷入政府标准和MQA泥沼的,何止反对续聘柯氏的阵营。保柯阵营的某些人士,为了证明柯氏称职,也拼命抬出证据,向社会大众汇报 新院过去几年如何努力接近国家标准,完全不提新院作为民办学府该有的目标、价值,可以如何区别于国家意识形态和其它大专学府。

办学理念被双方口水淹没
这么一闹下来,最乐开怀的,除了其它私立大学(即新院的市场竞争对手),大概就是那些在冷气房里乘凉的高教部官僚了:原来他们设定的高教标准这么有威力,足 以让华教的保柯和挺叶两派忙个不停,而忘了自己到底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这也是最让许多华教年轻学子摸不着头脑的事,因为实在看不出保柯挺叶在办学理念上到底有何差别?

媒体上的各方口舌战,反倒让人看出,华教诸公的思维、价值面貌高度相似,彼此之间的差异仅在于谁掌权。这种只 有赤裸权斗,而没有理念竞争的公开演出,对一个以多元开放为定位的民办学府来说,实在是一大讽刺。谨此敦促华教前辈们,让年轻一辈从你们身上学到理念、价 值和学术,而不是赤裸的权力斗争。

结语
最后,新院如何升格?大学该如何办?这个严肃问题值得保柯与挺叶两派认真思考,应该是双方寻求共识的基础。本文提出,民办大学的制度、权责甚或国家认证,应该以办学理念为基础。缺乏理念基础的管理,对外无法立足,对内缺乏院务操作的指引,容易陷入权力争斗。


注:本文作者现任新纪元学院讲师。

轉載自[當今大馬]

[+/-] 繼續閱讀...

[新院风波的制度反思一] 权力张狂,大学理念缺席? 傅向红

109 738

新纪元学院风波从理事会权限和雪邦校园留弃的争议,发展到今天的保柯挺叶两分对立的僵局,不仅让人尴尬、错愕,还反映了华教运动缺乏高度与深度。不惟如此,这也反映了华教运动未有能力处理人事纠葛与政策性异见,动辄上纲上线,缺乏起码的民主素养。

近来,对立两方频发文告,但此次风波重点,不在两方分别提出了什么,而在于两方分别漏提了什么。新院行政与新院董事双方在为各自阵营辩护,甚或为了赢得这场战而打击对立的一方时,已经把原有关键的管理制度争议,转变成了人事斗争。

事件很快升级为高亢的动员,既抬出爱华教、团结华教的道德口号,又祭出董事会的权力大柄,实际上无助于面对事件的症结,反吊诡地撕裂了华教,转移甚至助长逃离该有的制度反省与讨论。

亟需跳脱保柯”“挺叶思考
要让这场危机变为新院的转机,我们必须跳脱保柯挺叶的思考。本文此刻提出冷思考,不奢望能够排解保柯挺叶的纷争,而意在提出可行的架构参考,直面民办大学面临实际的制度管理问题,为华教累积制度反思经验,供未来改革做准备。

柯氏续聘与否的争议,反映的不外乎就是学院行政首长与董理事会的权责架构。对于柯氏的去留问题,我们不能否认,天下没有永不离职的行政首长,但其去留必须有严谨的标准为依据,且其合理性必须来自于维持并平衡学校行政效率和大学的学术创造力。

在此风波中,主张不续聘柯氏者,一方面指责保柯阵营陷入非柯不可人治窘境,一方面却将董事等同于雇主,并不时高举雇主的权力,而未能提出专业化的大专管理制度,无疑让新院继续笼罩在人治的阴影下。

不续聘欠缺过渡计划安排
我们无可否认,按照现有章程及聘约模式,理事会确有不续聘柯氏的权限。然而,章程是为日常的学院管理而服务的,就常识而言,任何不续聘,理应预设双方有充足 时间安排过渡计划及接班人选,以让交接工作不至于影响院务操作。柯氏聘约即已在今年底到期,若学院理事会不拟续约,就应按照程序尽早提出讨论。

然而,部分挺叶人士,仅以董事权限作为不续聘的唯一理由,而不考虑过渡计划的种种安排,实在有欠说服力,无法面对外界指其为处置异议的秋后算账之嫌。董 事一再高举尊重规章,却无视大学日常专业管理需要,岂不怪哉?规章重要,学院专业管理就更加重要了,岂能以权力之能事与华教道德口号,来逃离大学管理的重 大责任?

遴选公开,还要公平透明合理
将院长职应征公开化,固然是透明化、民主化管理的一个必要部分,但其实还不足以保障日后院长能有效管理和发展学术。公平、透明且合理的监督机制其实才更为重要。

这个部分牵涉到校园学术人员、行政团队与董理事会之间的相互合作、监督与制衡,而不是由少数几个董、理事发文告重复宣示雇主权力就可以解决。后者的模式宛若 将新院管理降格为一个多世纪前,未经现代化转型的哈佛大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有意无意被政治和经济势力掌控,成为服务当政者和校董利益的工具。

让校长坚持学术尊严是理事职责

主张院长职公开应征的目的,是要确保遴选透明与公平。这对民办学府来说,不失为一个进步和前瞻的主张。不过,更重要的乃是院长的遴选办法,是否有选贤与 能的机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公开应征,却把未来院长的最低学术资格条件降低至硕士,似乎有违新院升格大学的发展蓝图和未来的学术发展。

哈佛前校长德瑞克.伯克(Derek Bok1971-1991年期间担任哈佛校长)在其2003年的著作《大学何价》(Universities in the Marketplace)一书中,谈及如何创造美国大学管理规则时,即提醒美国社会大众,大学理事的责任是审核校长能否在学术标准与财源冲突的情况下, 继续坚持学术尊严这个提醒,对新院未来的发展,同样富有启发。某些挺叶阵营人士,把董事等同于雇主的说法,其实是在矮化董事,让董事逃离其功能与 专业责任,徒然只剩下不具价值考量的权力意志。

新院理事会独立和专业尚不足
公允地说,要做好大学管理,新院的理事会应该执行其专业责任,而非只是董事会的橡皮章。不过,从其成员的构成来看,其距离专业要求甚远,董事可以自行委任的 人选太多,而且没有明确的学术或管理专业的资格要求。这次风波完全凸显了理事会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续聘柯氏与否应该早在年初就按照程序,严肃讨论,提出 各种专业检讨,而非直至风波发生,草率地仅以董事权限为由,不予以续聘。

柯氏续聘与否,并非事件重点。新院如何发展,学术与管理制度 分工及责任承担才是真问题。换言之,撇开柯氏去留不论,董事们必须依据大专学术发展的目标,监督和确认未来院长(不管此人是否为柯氏),并承担责任,提出 比新院过去10年更好的愿景和制度。不然,柯氏的去留只是伪问题,用以遮掩部分人士夺权的野心。

学术管理论述缺席
虽然这次争议,出现在行政高层与董理事之间,人事味道甚浓。但隐藏的实际问题乃是华教内部对大学管理制度缺乏目标和理念。说到底,新院作为华教运动的堡垒实 际上要服务于什么?保柯阵营押宝在个人身上,而董理事则汲汲营营于主权问题,不正凸显了双方的理念缺席及权力张狂么?

新院风波不乏派系攻歼言论,但缺席的却是学术管理和办学理念论述。学术管理的基础,应该奠基于鼓励学术创造和培养独立开放之风气。董事、校长与学术人员各有不同功能,应予以适当分工,而不是动辄套用上下隶属关系,行政命令压倒一切,这才可能达成大学自治的管理目标。

大 专学府掌权者若对自身权力缺乏自制,讲师若对学术自主和自治缺乏坚持,行政自主和学术独立充其量只是梦呓。在有关任命学术/行政主任的权限争议上,后来以 柯氏认同并尊重主任级人事任命为理事会权限而告一段落,各方并未论及何种聘任制度才符合学术管理或要体现什么价值。

一般学术管理制度 健全的大学,其征选学术主管程序共有四个阶段:(一)以公开招揽或内部擢升方式收集候选人名单(一些有名望的大学甚至规定至少须有3名候选人);(二)由 校长征询相关系所教授/讲师对各个候选人之意见,确认个别候选人资格条件是否符合相关系所未来之发展需要;(三)由校长及相等于学术主任或教务长等级之主 管共同面试候选人;(四)最后再将面试结果报请理事会及董事会并由他们任命。

应加强横向制约和监督机制
以上程序,主要体现的就是对学术专业意见的重视。仅仅把新院主任级人事任命问题,降格为理事会与行政首长之间的权限之争,其实忽略了大专管理该有的价值、理 念和目标。纵观国外健全的大专管理制度,其重视的是横向制约和监督(即科系与科系之间、教授与教授之间),而不是纵向或垂直的等级制操控。

这不是说他们已经取消了垂直等级制,而是他们把主要的监督机能,设立在横向面,以体现民主和平等的精神。唯有落实在制度上,师生们在校园里面才能体验这些价值和精神,民办学府才有可能成为铸造公民精神的摇篮。

在任命终生聘讲师或教授一事上,系主任亦同样必须根据系所学术发展之目标和需要,同系上全体学术人员商讨甚或征询学生之意见。

民主分工才能有一流学府
纵观美国私立和民办大学的发展史,它们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逐步从包揽一切权力的董事会掌控,转向专业分工、学术自治的管理方向发展,才发展成今天屹立不倒的一流学府。反观新院风波,大家似乎只兜转在爱华教、团结华教的伪道德口号下自行内耗。

仅以新任哈佛校长Drew Gilpin Faust 的就职演说作为砥砺:大学不是关于每一季的成绩;也不是关于学生毕业时会变成谁。大学是关乎可以铸造人生、传承世纪遗产及形塑未来的学习


注:本文作者现任新纪元学院讲师。

轉載自[當今大馬]

[+/-] 繼續閱讀...

2008年10月3日星期五

[校友文章]思索另类新纪元大学:边缘想象与实践 张溦紟

本文是新院泥巴战的反思(一) 新院院长遴选应体现校园民主的续篇

今年年初,媒体系的一些毕业生因不满新纪元学院管理层以升办大学为由,仓促实施媒体系人事异动,而跟现任媒体系代主任和院方展开了对话。重提这件“旧”事是因为那次曝露了新院对于升办大学一事,长年缺乏愿景和计划的问题。

在对话过程中,刚毕业的校友反被追问该有那些大学蓝图,当时的新院管理层,就像此次论战中,对外提醒大众,讨论的方向应集中在大学规划,但自己却并未提出哪些意见。

大学规划计划仍有待深论
后来,新院与董总之争掀起,也就眼睁睁看着一间承袭当年华社办大学愿望的学院,无力地陷入权力争夺之中。迄今为止,我只看到新院管理层近来几次发表的文告中,特别提到院长身负推行原来已在计划中的计划——城市校园的概念。

须认真反思MQA大学标准

将进步价值从理念转为实践
关于上述的讨论仍属于较技术层次,或许还算容易处理。更重要的问题是,也是当时媒体系毕业生所关怀的,我们打算提供什么样的学术环境给学生。我们一直宣称自己是有别于其它学院,并且没有商业味道的民办学院,但新院除了有不一样的创校历史和背景、备受国家机器压抑、多年推动下来的社区服务,和一直希望学生能够对华教历史饮水思源外,我们还有什么?

董教总和新院上下不乏长期参与社会运动的人,一直奋力向这个半威权体制的国家伸张正义、争取作为一个完整个人的基本人权。但是,我们在自我管理的时候,有没有从师资遴选和每个科系课程安排上,展现出对多元、批判、民主这些进步价值的认同和坚持。它不应该仅仅是一种信仰,而是一种实践的可能,即使在我们的教材上。

思考如何突破主流学术框限
就学术而言,我们有没有训练出跟一般以商业挂帅、技术当专业的主流学院不一样的学生。现有的各科系是否提供学生不一样学派的思想。单纯地罗列每个教师在那些海外留学,其实并不能证明什么。至于到底要如何讨论、判定和塑造这个多元批判的学术环境,还是有赖于新院上下职员和教师进一步深思的。

例如,经济学除了学习跟一般学院无异的主流经济思想:假设人是理性的,并时时懂得自我计算利益和不断追求极大化利润(profit-maximizing)外,有没有在学习全球化冲击下,以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模式,其实对于大部分人作为员工的长期基本福利会造成伤害而不自知。抑或,我们忽略了当下身处在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其在地市场运作和逻辑,实际上跟我们直接采用的西方课本知识大不相同。若直接移植西方全球经济时下最新的知识或会产生错置,以至于我们不自觉地热情拥抱最新的管理模式如责任制、临时工、企业瘦身。

媒体系批判定位摇摇欲坠
已成立7年的媒体系当下就面临这样的窘境。当年庄迪澎先生创立之时,他曾坦言,新院媒体系实非为了培养以新闻为志业的年轻学子,而是希望马华公会收购南洋报业的错误示范,能够让我们在历史上即正视了危机也找到了契机。不管学生未来还走不走在媒体路上,但愿它能够受到媒体识读的启发,能够从此对为国家机器所牢牢掌控的主流媒体,有多一点自主的诠释和批判的能力。

所以,媒体系教师向来主张参与社会实践,不管是以论述或是拍摄纪录片或是亲身参与社运。这一路走来,才让媒体系能够在社会试着走出不一样的路。如今,为了申办大学,目前遗留下来的教师有多少人还是认同这一条路和价值的,直让媒体系往后的定位摇摇欲坠。

权益斗争为己也为后来者
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每每碰到权益受损时,往往不自知或有所退缩,那些是我们应负的责任和义务,都因为我们并未深刻的自我批判,而不自觉自己所在的位置其实对于自身、学院、未来的学生和社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把那些持有异议的学生或教师视为麻烦制造者。我们应当认识到:在这个紧要关头,不管是职员、老师或学生,这个位置实际上不仅仅是作为我们个人的,而是具有公共性的。你争取到了什么,后来的人就能享用什么。你没争取到什么,至少你能让后来的人知道应该争取什么。

弱势团体应警惕“主流”作风

小結
假若此篇论述,未能被当今掌握资源和权力的两造主事者聆听、正视和讨论,但愿新院二十几位管理层、教职员、现任学生和如今散落在各地仍然继续求学或已在工作的校友们能够听见,进而思考哪里才是我们要努力深耕、论述的方向。我们要试图建立一个愿景,并提出一个在章程或制度上能够长久保障校长、教师和学生权益,且能确立多元自主批判精神,才是长久之见。

相关文章連結

[編注]由於文章過長,只節錄部分内文,全文請見[當今大馬]思索另类新纪元大学:边缘想象与实践

[+/-] 繼續閱讀...

[校友文章]新院院长遴选应体现校园民主 张溦紟

董教总和新纪元学院之争已然无法透过两造或调解小组的劝解来获得协商。如今,董教总企图单方面行使权力直接施压,不过可能碍于它长期必须仰赖公众支持和承认,所以选择用了一种迂回和低调的方式,发发新闻稿、算是向外做鸵鸟式的交代,且拒绝进一步聆听外界异议。

不过,这个决定似乎无法获得大众信服,舆论仍然在四处热烈蔓延中,且对立的态势似越趋严重。

院长若有过,雇主亦难卸其咎
这个单向决定无法获得大众信服,首先在于它无能提出不续聘的具体解释。既然董教总自以为掌有院长遴选和约聘的权力,并自诩为既是出资人又具有学术专业水平的单位,就理当对你的员工,尤其是面对一个服务几近八年、如今也受到新院管理层和外界部分支持的员工,做一个工作表现的基本评价。

校友和教职员应参与遴选
倘若董教总认同新院所开创的校园自治、自主精神,就应该让校友代表、教师、职员都能够成为遴选委员会的当然成员。然后,请院长候选人公开发表办校理念和宣言,师生和职员都能向候选人提问。每名为新院奉献的教师应当具有不记名的投票权,推选他们理想中的人选来管理并协助新院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关于院长续聘或解聘部分,理当延续校园自治和自主精神,或可借镜台湾治理大学的方法。不管院长是否有违工作伦理或表现欠佳,都必须经过三分之二教师的提议,才能够成为一个认可的议程并进行讨论。然后,再针对这个提案进行表决,若未达三分之二人数,则此提议不通过。至于可以连任续聘多少次,也应该取得大家的共识。

遴选程序和标准也需要公开讨论
引人诟病的一年一聘制
率先对其员工教师采一年一聘制的新院,其最大问题在于,它并没有公开说明程序和标准,新进教师要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或符合那些要求,才能够像有的老师可以获准转为三年约或更多,而不是沦为一种台底下的交换。

这个制度的利害关系在于,教师为了保住饭碗,避免下一年不获续约,就会削弱本身积极参与校方政策,尤其是提出不一样主张的动力。如今,董教总也依法炮制在未来院长身上,在未征询作为新院主体的师生以前,直接改用一年一聘制。这和政府控制报业出版的逻辑十分接近,即透过每年出版准证的更新让报社乖乖就范。

非营利组织应抗拒商业逻辑
不管初衷是不是如此,我们都应该自我醒觉到这个政策本身的最大弊病。全球化下许多流行的商业概念如企业瘦身、外包制度、拒添正职改用兼职或临时工,都是纯粹站在雇主欲极大化企业利润的角度,而妄顾付出劳力和青春的劳工的基本权利。作为一个长期涉入社会运动的董教总和新院都应该对这样的管理方式有更高的自我警惕,而非毫无自觉地搬移那套商业逻辑。

虽毕业数年,但我至今仍然深深受益于两造给我的环境,不管是媒体系授予我知识上的冲击,以至于影响我后来的方向,或是间接受益于柯院长本人和董教总的栽培,甚或至今仍偶尔因母校在特定圈子的声誉而沾光。作为一个曾经是,如今也一直受惠的毕业生,我衷心希望这不仅仅是一篇狗吠火车的文章。

[編注]因文章過長,所以只選取部分内文節錄。完整文章請閱[當今大馬]新院院长遴选应体现校园民主

[+/-] 繼續閱讀...

2008年9月29日星期一

[校友論述]王慧仪.當今大馬.新院风波里被遗忘的制度讨论

新院风波里被遗忘的制度讨论
王慧仪 | 9月28日 晚上10点44分

在新纪元学院事件刚发生时,加上媒体的报导,有许多身边人对于新纪元学院和董总内部的问题产生好奇,由于本身是该学院的毕业生,所以相对的也有许多人会询问我的看法,但是自己都是以一笑置之的态度来回应。

今天,人在台湾的一个研讨会上,一位大马的朋友问说,新纪元学院事件,你站在哪一边?针对这样的问题自己是觉得好气又好笑。这主要是自己不觉得应该用这样的 态度来看待这件事情,或者区分说个人站在哪一派后,才来进行对事件的讨论,我觉得这样的心态是有问题,也对事件一点帮助也没有。

在9月25日新院20主管发表文告力挺院长柯嘉逊,以肯定柯院长在新院多年的领导和成绩为由,要求董事部续聘之,甚至提出柯嘉逊“是出色的教育者,因为本身的素养,他已经把新纪元学院办成一所具有人文教育感染力的学院。”

今天新纪元学院面对的问题,不应该以柯院长个人素养、个人成就来作为讨论焦点,它把新院个人化,忽略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反省和对制度的敏感度。大家只是把目光集中在院长去留的问题上面,反而忽略了新院行政人员、学术人员和讲师的聘请制度的建立的必要性作出讨论。

另外,董事部指出是否要继续聘请柯嘉逊博士院长的问题,目前有有两种不同的以意见,而公开征聘是折衷的做法。文告中指出,一种是认为柯嘉逊人才难得、新纪元 学院不可以没有柯嘉逊博士担任院长,否则可能会垮掉;董事部应该不需考虑就续聘。第二种意见是柯嘉逊博士的行政能力和人品都不适合在担任院长一职,不应续 聘。董事部现在采取公开征聘可算是折衷的做法。

个人觉得,双方都把事件的关键放在柯嘉逊院长的个人问题身上,反而忽视了背后隐藏的聘请制度不完整的问题。

这不但让整件事容易陷入,维护自我权力、当前利益或者解决双方恶劣关系的陷阱,也对于应该以学生利益、教学的未来发展以及过去新院教育理念的实践和建设而进行的探讨完全排除在外。笔者认为这才是董教总教育中心以及新纪元学院的主管、讲师和学生应该面对的潜伏问题。

虽然董教总教育中心在针对新院20位主管发出的文告“柯嘉逊博士不在就将会使学员的人事、计划中的工作、明年的工作计划及预算案草拟陷入混乱。董教总教育中 心针对这点也回应道:“这是否反映了新纪元学院缺乏正规的行政机制和工作计划?”这仿佛显示出董教总教育中心也看到问题的根本,但却把自己排除在问题之 外;似乎问题的根源和董教总教育中心,叶新田的领导以及董事部无关!

这也是本身对一些华教人士和发展华小工委会合理化董教总教育中心的做法,不茍同。

然而,董教总教育中心在柯嘉逊续聘问题上在未获得妥善解决和处理就在中文报章刊登广告,公开招聘新纪元学院新院长,甚至提出董教总教育中心董事部对新院的管 理权,包括院长的聘请,“不容被质疑,也不应受到挑战”的说辞来正当化以上有缺陷的处理方式,这等同于把新院长久潜伏的问题扫在地毯下,继续视若无睹。

个人针对这个课题,有关站在哪一方或者挺哪一方的询问,觉得很无聊的。学生会对于这样的课题作出的回应除了让人觉得安慰之外,也让人失望的。学生会发表文告,表示新院学生希望柯院长留任的文告。但是对于新纪元的潜伏问题视若无睹,也无力探讨和质疑。

柯院长和董教总教育中心都应该放下不必要的对立,在顾及新纪元学生以及学院的发展下,认真的对以上问题作出理性的讨论,这不但是展现对华社负责任的态度,也 是对于新纪元学院质量的作出积极的批评和肯定。双方认真地对新纪元学院的人事改革做出讨论,例如,院长的就职年限、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升迁机制、院 长是否应接受学生公开投票的方式作为评量、院长的职责和权限、学院的学术自主和发展、讲师和员工的福利和保障。

另外,如果事件最后的结果只是沦落到双方的协商或妥协,当双方都找到彼此想要的双赢的时候,最后吃亏的是否会是学生呢?这是作为新纪元学院毕业生最不想看到的情况。

注:作者是新纪元学院第9届毕业生,目前就读世新大学新闻系。

[+/-] 繼續閱讀...

[校友論述]李政贤.光華.新院不可没柯嘉逊?.

新院不可没柯嘉逊?

二零零八年九月二十九日 下午二时三十一分

文:李政贤

国内政坛处于水深火热的当儿,每天都有新鲜的玩意儿,热闹极了!但是,热闹的何止是政坛,就连华教的堡垒,董教总以及新纪元学院双方人马也开始展开第二轮的攻势,双方每天都展开激烈的文告战,搞得整个华社好不热闹,但是这次的重点在于是否续聘新纪元学院的院长柯嘉逊。

由于新院院长柯嘉逊的聘约将在今年12月底期满,新纪元学院董事部基于透明化和公平的原则,已经于9月15日会议上一致通过,议决公开征聘2009年度起之院长一职。但是,董事部这项举动却引来许多的争议。许多华教领袖以及董教总法律顾问都公开连署促请董事部续聘柯院长。

另外,新纪元学院24位学术和行政主管、讲师代表及学生代表也发表联合声明,吁请董事部续聘柯嘉逊。声明稿中提及“董事会若不续聘院长柯嘉逊,将令该学院业务产生问题,使学生利益受损,因此董事会应保持现状及展开调解工作,而调解期间要续聘柯。

文 告中提及的若新纪元学院没有了柯嘉逊,学校业务将产生问题,那么这跟古代的皇朝没有了皇帝就无法治理国家是一样的道理。这不禁让笔者感到心寒,在21世纪 的今天,竟然还有学院采人治方式管理。这也证明,柯院长在担任院长八年内没有建立一个学院运作的系统,这才会发生学院没有了某某人就无法运作的结果。

柯院长在新院取得ISO 9001:2000证书的典礼上曾经说过:“取得ISO认证除了可使工作更有系统化,同时也能让负责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更清楚辨识部门本身的问题及提高生产力。”这份文告显然也与他当时所发表言论背道而驰。

另 外,新纪元学院在陈宝武副院长离职后,副院长这个职位一直悬空。直到最近才委任注册主任莫顺宗为副院长。在学院内,副院长一职可说相当重要,他除了可以辅 佐院长的行政工作外,当院长不在的时候,可以取代院长职务。但是,柯院长一直没有物色适合的接班人。这不禁让我想起,春秋时代齐国的宰相管仲,管仲就是没 有物色一位好的继承人,结果政绩逐渐败坏。新纪元学院又要上演同样的戏码了吗?

笔者并没有赞成或反对柯院长的续聘问题,只是分析目前学院内的运作,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一所取得ISO认证的学院,竟然发表学院没有了柯院长,业务就产生问题的言论,真的让我们匪夷所思。

[+/-] 繼續閱讀...

2008年9月24日星期三

[新紀元/董總最新訊息] 柯嘉逊博士聘约12月底期满

<當今大馬>柯嘉逊博士聘约12月底期满
董事部公开征聘新纪元院长

9月24日 下午3点01分
针对新纪元学院院长柯嘉逊续聘的问题,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董事部今日发布新闻稿指出,鉴于柯嘉逊博士的聘约将于今年12月底期满,董事部基于透明化和公平的原则,已经于9月15日会议上一致通过,议决公开征聘2009年度起之院长一职。

新闻稿指出,如柯嘉逊博士有意应征该职,董事部也表示欢迎。

董事部将设立由专业人士组成的独立遴选小组处理此项事务。有意应征者须具博士/硕士学位,且谙中文与英文,现在或曾在大学/学院任职者优先考虑。凡符合条件者,董事部将安排面试。(節錄)

<獨立新聞在綫>董教总拒续聘柯嘉逊
杜乾焕陈友信反建议

尽管董事会“欢迎柯嘉逊应征院长”,可是昨日柯嘉逊已表明态度,拒绝主动应征院长一职。根据昨日《东方日报》的报道,现年58岁的柯嘉逊指出,续聘他与否,董事部扮演主导角色,他无意主动应征新院院长职位,因为每年他都自动续聘为院长。

在董教总董事部的文告发出后,新纪元学院风波调解四人小组的成员杜乾焕和陈友信随即以个人身份发出文告,呼吁董事会续聘柯嘉逊(右图)。

他们说:“基于目前新纪元学院正处在发展阶段,需要一位有办学经验和学术资格者,继续推展学院升格为大学、3+0课程以及校园发展计划;而且根据以往纪录,柯博士可提供学院有效的学术领导。因此,我们建议董事会续聘柯嘉逊博士为新纪元学院院长。”(節錄)





[+/-] 繼續閱讀...

2008年8月7日星期四

[徵聘啓示]東方日報急請專題記者

应聘条件Qualification:大專資格、掌握中英文、對時事有興趣、
有良好的分析力、對工作有熱誠

工作内容简介Job description:
針對時事課題從不同角度做進一步的深入報道。獨立采訪各相關人士,官員、政府部門、個民間組織等。報導工作富挑戰性,自我發揮空間大以及開放的工作環境。


注:任何問題可以在面試時進一步商議
薪资/津贴salary/allowance:RM1500-2000之間

有興趣者請聯絡東方日報專題組主任 李德偉03-26916336 Ext:343
歡迎隨時寄上履歷,地址:4th Floor Wisma Dang Wangi,38, Jln Dang Wangi, 50100, Kuala Lumpur(請注明致專題組)或電郵:leedw@orientaldaily.com.my

消息提供:王慧儀(6/8/2008)

[+/-] 繼續閱讀...

招揽:拼乐希望自愿采访队 - 主推永良-第三届媒体系毕业生

你热爱写作吗?
你想要通过文字以启发、鼓励更多人吗?
你相信通过你的文字可以改变一个人吗?
你相信通过你的文字可以创造更美好的社会环境吗?
你想与对生活充满热忱、积极向上的人交谈吗?
你想让你的生活有更多不一样的体验吗?
你想让你的时间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吗?
你想要认识更多与你同样拥有积极信念的学习伙伴吗?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是”,我们恳请你加入我们希望采访队,让我们以文字触动他人心房,让更多人看见自己的力量!
现在就加入拼乐希望采访队吧!
拼乐希望采访队要做的是:
§ 定期专访符合拼乐精神与文化的人物。

§ 这人物的故事:
·
可以让读者在观念或想法上有所领悟与启发;
· 成为读者生活上学习的典范;
· 引发读者心中的渴望,为生活设立目标,认真打拼。
拼乐希望采访队是来自全马各地,拥有共同信念的伙伴自愿参与共同组成的。我们要的就是以我们文字的力量,写出他人故事,点燃众人生命中的希望,更重要让更多人也看到自己的力量!
拼乐希望采访队队员之基本条件:
一、写作的热忱
二、积极正向、乐意付出与贡献的心
我们非常鼓励在籍大专生加入我们,让求学的同时可以体验社会中不同的层面,建立一颗良好的心理素质踏足未来社会。
现在你只需把你的基本资料(姓名、联络电话、就读大专名称)、个人照和一篇任何题目的文章(一千字以下),电邮致editorial@pinkred.com.my,我们会短期内通知你拼乐希望采访队下一个聚会讨论会议的日期、时间、地点。
如果你有任何想要更了解的地方,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络我们:
Email : editorial@pinkred.com.my

H/P : 016 331 7646
MSN : pinkred.com.my@hotmail.com
Skype : pinkred.com.my

谢谢你的时间。我们期待你的参与。(谢谢你也能够把这消息传达给身边朋友。)
拼乐希望采访队
希望采访队队员要如何共同实践以上理想呢?
文字的力量真的有这么大吗?你可以问问自己以下几道问题:
你是否曾看了一则故事而有了新的看法,让你想通了很多事情?
你是否曾试过看了一则故事后,让你重新充满能量面对生活?
你是否曾因为看了一则报导后,让你觉得自己很不如人,而激发了你开始奋斗?
你是否记得你所看过一遍文章中的一句话,让你永记在心直到现在?而这句话对你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如果以上问题,你的答案都是“是”,你就可以相信自己,你真诚的心加以文字真情地表达,就能触动他人心房,点燃生命中的希望,让更多人看见自己的力量!

[編注]還得跟永良說抱歉,7月15號的來信,現在才處理~

[+/-] 繼續閱讀...

[媒希望]張主任7月轉寄過來的~

最近很少上來這個信箱檢查,結果發現了一些7月份的來信。
在此(補上)宣傳~

媒體系張主任寄來的:
新纪元大学论坛
《再告社会大众书》

[+/-] 繼續閱讀...

[新開張!!!]新紀元媒體研究課程“聚”部落

最近,有熱心人士主動、自願開了一個不分身份、不分屆的新紀元媒體研究課程“聚”部落 ,歡迎大家隨便自由發揮!去留格言,支持一下吧!

我們的校園

曾經在這片土地上,有著我們共同的回憶,相信離開後并不會因此緣盡。讓我們珍惜這段友誼,并在這文字園地再續未盡的緣分。


快申請成為“聚”部落作者
本部落的設立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及校友有溝通的平臺,在這個概念下,每位學生、系友都能夠成為本部落的作者,以便分享生活的點滴。部落內容并無限制,您可以寫出生活心情、旅游分享、結婚喜訊、生活近況,甚至是示愛情書! 快點成為本部落的作者吧,并介紹給其他新院媒體系的朋友。

欲申請成為部落作者
要成為部落作者?非常簡單!只要把您的名字、年齡、性別、本身部落ID(電郵地址)、就讀班級(年份)、意見等等資料(必須是來自新院媒體系),傳送necmedia@gmail.com。管理員將會盡快的給予處理。系統也會發出邀請成為作者的電郵,只要您去完成接著下來的程序,即可成為作者,開始寫作

最新文章
胡海亮:喜見溝通平臺-關于我和媒體系
李政賢:“聚”部落拉近你我的距離!

[+/-] 繼續閱讀...

2008年6月23日星期一

[新紀元/董總學術自主之爭?] 獨立新聞在綫

黨團觀點

Jun 22, 2008
新纪元学院雪邦新校地说明 /
董教总教育中心

Jun 16, 2008
华教运动是包容性不是排他性 / 柯嘉逊

讀者來函
Jun 22, 2008
从新纪元人事风波看董总的新作风” /王宽拓

叶新田的学术论理道德 /陈万火

Jun 21, 2008
请教华教前辈的看法 / wcc_kd


新聞

Jun 22, 2008
新纪元学院风波变导火线 赞助人交流会充满火药味
特约记者黄义杰

董总设小组汇报风波真相 叶新田:将邀柯嘉逊参与
特约记者黄义杰

Jun 20, 2008
院长支持聘主任须经董理会 新院董事部:事件告一段落

Jun 19, 2008
任期届满没有人提名他 独中工委会否认柯嘉逊除名

院长应依章行事体现法治精神 雪隆华校董联会挺新院理事会

Jun 18, 2008
促董理事会公布雪邦校园详情 柯嘉逊:别内部协商应设论坛
实习记者陈碧环

Jun 17, 2008
破坏华教运动的优良传统 杨培根:莫一味按章行事
实习记者陈碧环

Jun 16, 2008
新院有别于私人有限公司 柯嘉逊主张召开诠释规章论坛

新纪元学院内部矛盾再浮台面 暴露董教总教育中心组织弱点
本刊曾薛霏

Jun 15, 2008
理事会不准部门主任列席 新纪元学院双方各执一词

Jun 13, 2008
东方日报指雪邦新校园生变 董教总教育中心:危言耸听

[+/-] 繼續閱讀...

[新紀元/董總: 學術自主之爭?] 當今大馬評論、讀者來函

[評論]
2008/6/19

谁要学术自主?——华教故事另一章 / 傅向红

2008/6/17
新纪元需秉持理性讨论 / 金明


[讀者來函]
2008/6/23
从新纪元人事风波看董总的新作风” / 王宽拓

2008/6/21
新纪元风波讲座会/ 隆雪华堂青年团

先跳脱华教私产的框框/ 书祯


2008/6/20
董教总应来场海啸/ kcc

2008/6/19
华教是华社的家,非个人拥有/ Shirley Pang

老板心态不利华教发展 / 爱华教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