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文章] 边缘的学术与制度论 张溦紟
二零零八年十月十四日
董总和新纪元之间的泥巴战,并未因制度论陆续被提出而使论述稍有转向,反而因为媒体将新院升格大学失败作为其议程设定,而使新院的讨论更陷入过失或功劳的计算,至今仍逃不出权力的魔咒。
董总更抓紧了这些支细末节,没有事先查看会议记录,就单凭个人记忆对这件事情立即做出判断。连远处的校友都知道了,“老板”怎么可能不知道。
原本遴选一位贤与能的院长,是学院内部自家的事情,只要院内在师生与董事会之间设有有效、开放的协商机制,华社根本不需要介入,只是场外的观众看不下去。
新 院升格大学的事更是一家学院如何面对政府机关的申请程序和标准的问题,以新院目前仍缺乏足够的博硕士讲师,申请失败应是预料中事,但是看见董总在此事“正 式对外曝光”后,所展开的论述实在令人泄气。我们在还没有进一步了解学术鉴定局的要求,并与新院的办校方针是否产生冲突相互对照,董总就急着要将一所学院 送入国家体制下的机构洗礼,仿佛在其眼中,重要的是争取大学之名,而非学院对于马来西亚多元自主教育的独立思考。
至今,学术和制度的讨 论仍然处于边缘,被种种外在因素,包括这不是当下迫切可行的讨论方向而持续被忽视。什么时候才是讨论学术与制度的契机?重新阅读新纪元校友曾办的校友论坛 《真纪元》,这些年所收集的文章,更是让人唏嘘,狗吠火车的史迹早有开始。每一次都不是谈论学术和制度的契机。
单就新院校友刘镇东笔下 文章而言,这些年来其论述核心其实清楚简单:走出南大模式,摆脱办综合大学、三院九系、土地、建筑与人数扩展的迷思,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住在学术建设之 上;新院不应只展现橱窗民主、消极自由,不管是面对董事会或对师生时,皆要坚持校园自主、自治的原则;开办新院并非是华文教育运动的终极目标,而是尝试突 破马来西亚政府单元教育霸权的手段。
数年前,刘早已撰文呼吁放弃雪邦计划、不要注入过多不必要的精力去无限拓展科系,劳民伤财却始终无 法在技术和设备上,与政经力量雄厚的私立学院或大学相提并论。如此吃力不讨好,不如少搞数字游戏,集中投资在师生的学术研究和培养上。一直到最近,我们仍 然听闻新院有意要办基础设备花费不菲的中医系,甚至以学生人数递增、科系获得承认作为成绩认证的标准。我们至今仍未见董总和新院两造对于私立学院典范建立 的远见,学术与制度的相关讨论仍然不得其门而入。
迄今为止,我仍然认为有两股重要的力量仍未积极参与论述的建设之中,而他们才是新院发 展动向的受益者与受害者,也是学术和制度关键的捍卫者。倘若讲师与学生并未从旁观者的角色转为积极的参与者,这场论战或许就是在等待那一方的当事人比较敢 不顾大众所言、选择一意孤行而匆匆落幕。
轉載自[光華日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