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2日星期二

[校友回應]回應:媒體系代主任張永慶對《媒希望“大海嘯”----新紀元媒體系歷屆校友請願書》的回復- 第三屆畢業生楊麗玲

針對昨天看到媒體系代主任張永慶的回函,讓我重新翻閱了「請願書」的內容,個人有些許拙見,想和主任以及大家分享。

所謂「請願書」,若按照公權力的論述,實則為向所屬機關陳述願望各人的思想、觀念不同,利害關係也不一致,受理請願在解釋上,應該是「受理其請願,而加以考慮、取捨」的意思,然請願人不因行使請願權而受所屬機關針對請願內容的歧視,受理請願機關也不可以對請願人實施脅迫行為,這就是請願書的初衷。

針對失望之一,提及「校友回饋媒體系教育特色、貢獻與缺失」的五點綱領性內容和基調一般,缺乏反思和啟發性,這是已經違反了民主請願的實質意涵?按照公共論域,無論論點好壞,都應該勇於發表,真理是在辯駁中越辯越明,一句「綱領性內容和基調一般,缺乏反思和啟發性」,是不已在限制人們發聲的意願與勇氣,迫使大衆消極地接受,喪失積極表達的能力?冒昧追問何謂缺乏反思與啟發性?不明「內容和基調一般」的標準爲何?但請願所整理的意見都是按照問卷的回應,而且這屬初步性集結已離校的校友之回饋,任何更加進步的開發,尚需更多以及長遠的互動,不是嗎?

針對失望之「“舊聞重提”是說明了你們的水準嗎」,如按照意見調查發佈與回收,請願裏詳記第一階問卷回收日為三月二十三日以及第二階問卷回收日:四月二日,再回顧請願書中的背景回顧,……透過電郵發送問卷予歷屆校友,截止四月十三日回收七十三份問卷,進行資料匯整,集結為陳情提交院方,以作參詳。」有關請願書是匯整問卷內容,實事求事,進行分類與整理,將問卷的聲音上傳,或許部分內容張永慶代主任已經回復楊潔校友的詢問,但按照以新紀元學院媒體研究課程歷屆校友」為主性代表,以及問卷回收日也遠遠早於楊潔校友的詢問以及代主任的答覆,所以才會一再強調陳情內容是匯整問卷資料,作爲原初性,首次性的代表新紀元學院媒體研究課程歷屆校友」與院方公開對話的依據,劃下一個原初與完美的開始

然,在回應主任的失望之餘,我個人也有些許的失望,主任回信裏面提及「我翻閱了“請願書”,感覺到失望」、「綱領性內容和基調一般,缺乏反思和啟發性」、「“舊聞重提”是說明了你們的水準嗎?」、「我有責任批評“請原書”的草率」、「面文本所呈現的態度和分寸,從而調整自己的心態和定位」、「不高明的溝通技巧,讓人感覺缺乏尊重和粗暴」、「請不要無限制的暴露自己或集體的非專業。」攻擊性語言是一個相互溝通中,所應存在的情境麽?身為長者,給予校友的回應淨是色彩性語言,是為理性嗎?公共論壇上,所強調的不是以理性為依據,用更有道理的論述來説服別人嗎?參與論壇的人不是應該更開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預存偏見嗎?攻擊性語言/色彩性語言,不是討論,更不是溝通,因爲他沒有開放。

作為一個畢業生,我也認為與母校交往是有意義的,也希望不是一般的有意義,但前提是我們是否能站在對等的位置上一起對話,共同成長?


來自新紀元媒體研究課程第三屆畢業生

楊麗玲(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necms03注]此文已同時由本部落格代轉寄給媒體系新代系主任張永慶、專任講師黃招勤、院長柯嘉遜、註冊組主任莫順宗、國際交流處主任孔婉瑩。

1 条评论:

安橘子 说...

不知道张代主任是否会来到这里,看看历届校友对母系发展的关心以及未来期待等心声。若说张代主任对于校友请愿书产生失望的话,请容许我在这里说一声:张代主任,您的此番回应也引发了我对您的一点点“失望”。为什么呢?我想,如果您曾从头至尾的看过校友们的留言,我相信,您将不会“失望”,而是“感动”和“欣慰”,“感动”,来自于校友对母系发展的关心、对母系的那一份情怀;而校友在经过母系的教育、培养下,显现出了他们思想成熟,对《大海啸》事件的理性分析论述、且自发的为母系不辞劳苦的付出等,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
身为新纪元学院校友,我以此为荣、身为媒体系校友,我更以学弟妹的努力而傲。在此感谢杨丽玲学妹为校友们的努力和关心作出“理性的平反”,同时也谢谢各届校友,辛苦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