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2日星期二

[最新出爐]“媒希望交流會”會議記錄

[necms03編注]因篇幅太長,大家可在希望網上論壇文件下載。若有錯誤/字,歡迎指正。


“媒希望交流會”記錄

會議開始時間:下午112

會議結束時間:下午315

地點 :新院行政樓會議室

出席者 :校友—黃志發、王慧儀、林鎮燿、劉囯偉、鄧婉晴、陳舒璇、

韋衡韻

在籍生--蕭健浩、侯影旋、黃志喜、章漢順

院方—院長柯嘉遜、媒體系代系主任張永慶、國際交流處主任孔婉 莹、黃招勤、謝婷妮、陳心愉、蔡莉玫

會議主持人 :黃志發

記錄者 :鄧婉晴、陳舒璇

議程:

(一)主持人發言、介紹和確認議程、現場錄音

主持人:校友此次與院方進行交流會的主要目的,是為維護學院的權益和上的未來,尤其是讓畢業生在接下來的日子能夠扮演監督的角色,跟院方建立起更良好的管道,交流會就是第一步。也許往後甚至能夠囘校任教,真正實踐回饋母校。

未開始前,希望能夠錄音,之前已經知會也得到張主任的初步同意,這是爲了方便文字工作。如果沒問題,交流會正式開始。

囯偉報告請願書内容

請願書根據73位校友通過email的問卷回饋,而作的簡單總結。裏面談到的主要是媒體係的教育特色、貢獻和缺失。

第一點:媒體係能建立批判模式,因爲以專業素質和新聞爲主軸的教學制度,能幫助同學建立識讀與媒體批判的表達能力。其中核心課程如傳播批判理論或文化傳播等,能打破同學對於傳統價值觀的認知。海外的校友讚賞說,新院兩年的媒體係教育為他們打下了一個很穩固的理論基礎,讓他們在求學的過程中能發揮思考模式和批判精神。而在職場上的校友就認爲媒體係讓他們在職場上秉持專業信條

第二點:媒體係以國内局勢分析為課程主軸。講師在課堂上會議國内個案,配搭專業理論。這種雙管齊下的教學模式能幫助學生對發展更了解,也因而在業界能夠更得心應手。

第三點:能打開社會觸角和社會人文關懷。因爲媒體係的文化,會鼓勵學生走出戶外,並參與公共辯論,跟社會進行互動,如保衛白小原校、528報業收購事件。《觀察家》也是展現社區關懷和實務的課程。

第四點:有關兼職師資的特色。講師言傳身教,開放式教學,與學生建立互動。

除了特色,校友也表現逆向思考,表達媒體係的不足之:缺乏傳播科技的應用。雖然媒體係並不為科技為走向,但更關注科技所傳達的思想和内容。不過按照理論6技術4的課程編制比例也還是暫時可以接受的教學模式。

校友的疑問:

第一點、講師的遴選制度爲何;憂慮的是在只有一名專任講師,數名兼任講師的過渡期會有多久?

第二點、以後的師資會不會有替代方案?也從而延伸出,調職和辭退兩位專任講師的動作是否會顯得有些草率?如果更早知道有問題的話,是否有空間來做個部署和安排?

第三點、如何安排係上發展和規劃?如果及早解決,就不會一次過帶來如此大波動。而這個指標性的統領,又是由誰來做監督?

第四點、關於學弟妹的權益。關心學弟妹是否能適應新的教學模式跟理念?現有的講師能否一下投入現有的教學體制裏面?

係上的發展趨勢感覺不明朗。係上的未來去向如何?會不會對精神文化造成一定的影響?

校友也希望能開放這個對話的公共空間,讓院方、校友和在籍生三方一起共同為媒體系的未來作一些規劃和定位。

(二)行動小組陳述意見

在行動小組還未陳述之前,先懇請院方回應請願書的部分,特別是關於校友與院方的相處模式。因爲溝通好了這一部分,大家才能繼續走得更遠。志發強調請願書和意見表呈現的是校友對最初期的回應。因爲整件事情發展到今天,我們知道像關於師資的部分,現在已經有足夠的講師在職,所以當然我們還是會把焦點集中在未來的版圖上。

師資遴選和認定問題:

院長意见

對請願書的努力和回應表示感謝。開始校友blog提意見,不太清楚内部的問題,院方也不方便回答。在《獨立新聞在綫》或《當今大馬》等地方還能回應,但是在部落格就很難。不過院方看到和校友都有共同的目標,就是希望媒體係保留批判的精神。關於批判,對話會那天莫主任也說了,新紀元這裡包括院長的批判,不會輸給其他任何學院的院長。批判是新紀元從一開始的目標。

最近發生的事情就是我們要專業化。專業化跟與講師的關係要分清楚。專業會不是因爲LAN才施行而是一直都有在做的。問我們有沒有足夠時間,從2004年開始處理LAN問題,院方就有給老師一個心理準備和規劃。講師也沒什麽選擇,就是你去徵求更高的學位,或找代替的工作,我想不到其他的路了。不過老師沒有行動。向紅老師有要求院方將她調去研究中心,院方也知道她有能力,在研究方面有表現。不過研究中心也是有限額的,那裏的職員也要教課。基本上受影響的就只是講師一和講師二兩位講師。講師二因爲院方認爲沒有研究方面的表現,所以建議他去董縂任職。如果要採取行動是那時就已經採取行動了(指辭退)。2個月過後,已經是08年年頭,如果還不做決定,在聘請講師方面就很困難。所以給了他我們認爲很適合賠償,講師一也不少錢。講師三是3月才呈辭職信,我們也沒辦法。招勤老師也請了兩位專任講師,陣容算是已經解決,但突然講師三和一個專任講師要求只是兼職,所以才有狀況出現。

我不見得我們如果在2004年就採取行動,事情會有什麽改變,我們還是面對同樣一個問題。

專業化是不能夠再妥協的措施和方向。對一個老師的感情跟對老師的要求不同。就像我英文好不代表有資格教英文。

我對這裡的行政人員根教職員,都找不到更好的替代措施。講師二有要求調去研究中心,如果我們調去就天下太平了。但我和順宗都覺得不適合,因爲我們都在華資待過,知道要維持一個研究中心不容易。如果他有更多的研究表獻就好。不過即使他有,我們也沒有那麽多課程讓他教,我們每個研究員都要教書的,如吴益婷、郑文泉等。华资也有很多东西要烦,如果不是上次马华捐了300万给华资,他们还要面对破产的问题。

我们肯定是歡迎院友對媒體係將來的方向与发展给与协助,多給意見。我們對係也好,在籍生,讲师,校友也好,都很有信心。不過我們對將來的講師阵容更有信心。因爲在近來面試的講師當中,不管是LAN的要求,還是我們自己的專業要求,我們都對他們很有信心。

張永慶主任

对于第一个问题,今天我們五位專講師都出席就是最好的回答,没有任何理由能够怀疑我们往后不能以这样的形式来沟通。我昨天夜寫了一份“开放接受人才”的文章,是特別針對媒體係畢業校友對師資改革問題而寫,如果不夠時間念完,則希望放上網讓大家閲讀(志發承諾沒問題)。

(提出“开放接受人才”文章内的内容)畢業校友對母校關心踏出的第一步就是集中在師資的問題上。师资的管理在学院的学术管理里面是很重要的一环。今天的交流会是准备来鉴询各位校友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和看法。希望我们能够得到有用的意见能够进入我们的思维里面。將來我們在遴選師資時,73位校友所给予的意见回馈資料,将會擺在我們的桌上。我们很肯定毕业校友这种积极的态度。以前我们大学时,有人形容大学生只是大学的一个过客,或者说是顾客的身份。而我们的毕业校友的行动,我想已经是粉碎了这样片面的一种论断。

媒体系要朝向大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就是,必须要吸收到具有博士学位的学术人员,才能够进一步加强整个课程的理论性教学。目前是有28位专任及兼任的讲师,師資結構有3特點:

1)學術背景多元,包括來自英美、中港臺還有本地大學的教育背景;

2)完整科班训练,即有第一學位和第二學位,大概有14

3)網羅了業務界具有傑出表現的各方面人才,應該會對教學有很好的影響。當然這個也要等6月中學生填的講師評估表之後,我們才能作參考。

無論如何,媒體係算是比以前走前了一步,就是開放,讓更多人進來。公開和透明的行動就是開放吸收人才。此政策也得到很好地反應,待會在一問一答環節可以舉出實際的例子來告訴各位。

如果要談未來長遠發展的問題,基本的開放政策是需要的。不然學院就不用把“多元開放”放在最重要的位子。改革的過程中希望校友來提醒和監督,我們會同樣用上監督的字眼,也是剛才校友提議用的我們也特別歡迎在臺灣念碩士的校友回來溝通。溝通的主題將會是大学蓝图下的媒体系发展。各位不要以爲我們在迴避什麽,但这一层次的讨论,必须从大处着眼,回归到学院的立院基础的十项宗旨、理念和特色;考虑办理大学的管理文化,包括系自主权的概念和实际;分析国家与社会的走向,学生来源和素质也是不可少的内容。

校友提出調查性的過程,我們還是希望提出宏觀的看法。媒體係的發展是經過係上講師集體商量的結果,通過院方附議才出來的,必須經過這樣的過程。

(四)行動小組回應並陳述意見

主持人發言:

謝謝院方對校友的角色給予肯定。因爲我們必須先了解,院方在遴選師資的過程和準則,才能與其他的校友有更好的了解,才能夠提出更具體及針對性的意見和反饋。所以等下有一問一答得環節。

另外,剛才院長說講師二如果去研究中心就天下太平,但個人覺得此論述看來並沒解決問題,因爲還是有模糊的灰色地帶。即使解決了人事的矛盾,也不代表就解決了媒體係的問題。

慧儀:剛才有提到要邁向大學就必須要遵照LAN的規定,我們就是想要如何在遵守LAN的同時,又能讓整個教學的方向能明確化下來,甚至接下來可以建立一個機制,不會隨著講師的流動造成媒體係現今的狀況,像教學的内容需要再擬定,或整個方向會受到影響?

(五)院方回應並陳述意見

院長:你們的問題好像是對我們對學院的人力資源有那個……。過去,我們校園如果有講師空缺,都有在報紙登廣告,都是跟著程序。媒體係之前的講師也是這樣請回來的。我上次也提過,我們做東西就是要在最佳的資源範圍裏做最好的,而且在我國這種講師的市場也是很有限。所以不要去怪過去的講師跟係主任沒有專業的問題。程序一直有在跟ISO 9000,不過早期就沒有。講師也請得很迫切,所以來的老師也不是最理想的,不過我看也是跟學生的關係搞得非常好。但是現實就是這樣。

陳心愉講師:因爲跟LAN有接觸過,可以了解學生爲何會關心在LAN規定下的師資會影響教學的方向,這是必然的。在其他大學也有面對同樣的條件要求,就是第一學位和第二學位,如果是不同的,就必須去深造。第一學位和第二學位必須是媒體,才符合老師教學的資格。聼過院長的説法,我覺得他們已經作了很大的努力來留下老師,給老師更好的方向。不過這些都已經過去了。老師去留問題,如果老是能夠適應校園文化,就能留下來。有的兼職講師朋友說過,他們在其他學院教的薪金比這裡高,但是因爲覺得這裡不錯,也不太介意薪金的問題。所以這是看個人的,院方在聘請老師時也要跟他們有良好的溝通。其它都是技術性的層面,但我看到院長是很努力地去達到LAN的要求。其他大學都有這種問題,有著甚至沒有第二個學位就去教第一學位的課程,但其實他們很多是隱瞞過去,但是我們學院沒有這麽做,因爲院長正直。而如果要邁向大學,這一方面是真的要嚴格遵守。

院長專業化不是LAN的要求,我們並沒有什麽LAN都妥協,像語言部分,除了商學系、美術係、和IT系,其他的大都以華語教學

志發:我們了解院方有這樣的努力和程序,只是這些都是統計回來,校友想關心的問題,所以我們想了解得更詳細。那麽現在就進入這個一問一答的環節,我們最好能迅速解決,然後看之後能對未來得出什麽樣的東西。

(六)雙方交互詢答

由於張主任之前已整理好一份回復,因此簡短的答案清參考張主任的文字檔,這部分的記錄則以在交流會上雙方所作的補充爲主。

一.公佈目前的專兼任師資名單

(1) 是的。

(2) 已經邀請兼任講師出任MQA合約的專任講師,下星期會得到答覆。也希望能夠一發生事情,兼任講師能夠帶領學生去現場報道、實際學習,拍出能夠角逐批判獎的作品。學期性

鎮燿:請問次影像組講師只是一個學期的嗎?

院方:對。院長補充,學院將會有更多合約性質的講師,這是LAN可以接受的,一個星期授課三四天,或以小時計算。

國偉:顧慮器材由誰負責看管?

永慶:這個屬於内部的細節安排,不需要擔心。我是對全部東西負全責 的人,我會安排。都有人在負責,學生也知道。建議按照問題順序走。

(3) 除了當局的安排,學生的意見也是很重要的。

(4) 全部有講師了。

鎮燿:只是時間比較緊一點。

永慶:我們上星期對話會也作了安排,五堂課調了幾堂,上課到九十點的安排公務車載送。

永慶:應該尊重兼任講師,他所需付的責任是少於專任講師。理解校友的疑惑,因爲不了解遴選的制度是什麽。

鎮燿:要求提供師資的電子儅,承諾不外傳。

永慶:不方便,因爲兼職的要尊重。但如果是通過課表名單或在籍生那裏了解則不過問。

慧儀:講師四學係畢業,任教國際時事分析,是否符合MQA的標準。講師五也不是專業出生,不過就有很多實際的經驗可以在課堂上分享和傳授,但是這樣是不是也會面對MQA的標準問題?

永慶:專任與兼任的第一學位都必須與所教的科目相關。講師五洲修會計學,的確不符合LAN標準。但因業界表現非常傑出,院方不希望因爲LAN而失去這個“寳”。其實是學院付出代價,因爲這科目不能登記成LAN課程。

心愉講師:其他學院也有這樣的問題。如果那是一位業界的精英,我們不可能就這樣放棄他。可以做到的是,LAN可以接受這樣的講師作爲一位TUTOR,兩位講師教授一個科目。

慧儀:還有一位電視節目界很傑出的製作人(講師六)也是電視新聞処裏有想法的“寳”。他是新聞學士畢業,是否也符合LAN資格?想了解MQA的標準。

院長:教文憑班是沒有問題。

专任师资聘请的规划

3)一開學就有5位,開始是符合要求的,但後來出現了一些變數。

4MQA是政府委託的有點半官方性質的學生鑑定機構。一個外部評審的機構。高等教育部屬於行政機構。

5)MQA一般上不會給與期限,如果提上去的資料不批准,自己要立刻糾正。就是Approve與否的問題罷了。

6)除了MQA的要求,院方也有自己本身的一套準則要求。包括要求講師有社會性的參與實踐30%)

鎮燿:30% 的社會性參與,是指個人參與還是帶動學生一起參與?

答:個人,例如WAMI、華研、白小、董教縂、校友會等。

三、確立師資資格認定標準和遴選程序

主任回答之後由院長補充。提問内容參考張主任文字檔。

院長:覺得校友問的問題太細,連遴選過程要問,不懂是侮辱我們還是侮辱你們自己。我辦學10年了,還給你們問這種問題。不是不給校友交流,但是到這裡有點問題了。張永慶哪裏需要100天,14天就可以了。要對我信任,今天我能大聲講新紀元麽體系是沒問題的。

慧儀:不是針對主任所說的100天,而是因爲那時候已經是上課到一個階段。我們只是想知道有沒有一個準備方案。

院長:我認爲我們這次是有點被played out(戲弄),本來聘請和計劃好了,最後一分鐘有變數,才會有今天的局面。可以保證以後不會有這種問題。過了14天,整個局面就會穩定下來。

志發:對於剛才提出那麽詳細的提問,不是質疑院方的辦事能力,而是希望多了解,減少誤會,同時更能能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因爲校友會一直對MQA方面有疑問和納悶。

院長:其實MQA只是一個基本資格罷了,面試還要符合整個校園的要求,董教縂的要求,一個有特色的學院的要求。你們問我們面是怎樣問,每個人都不同。看到他們的履歷表,我問問題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所以問我怎樣面試,是在污辱我。校友可能太得空去設這樣的問題,我們沒有這個時間。要問就問14天能夠解決嗎,而不是100之後不能解決該向誰負責。

志發:可能上面的問題引起院長的意見。可是還是要強調,我們真的只是想了解,別無他意。有了基本的答案,其實我們就滿足了,也清楚了狀況。

院長:要對我有信任,不要問我如何面試一個老師。我的靈感根據每個老師,要問的東西每個都不同的。就像面試獎貸學金也是一樣,每個同學不同的問題。

永慶:這些問題是有超越了你們的範圍。我們可以跟各位交流,但是我不能保證我的同事都有同樣的心理狀態。在實踐過程中各位可能沒有停下腳步來反省自己的問題。學院用非常低的姿態來交流,並不代表我們沒有感受,不過那不是今天的重點。今天請所有講師出席,我們都很想聼各位校友的意見。不過到今早9點看到問題,覺得有些問題是校友自己要檢討的。

慧儀:我覺得主任剛才的表達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因爲至少我們在接下來的溝通會解除疑慮,也會考慮以比較好的方式去進行。

永慶: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我們問問題是朝比較大的方向問,比較細節的問題,適不適合問,問問題的人要先想一想。並不是連細節都問。因爲如果我真的對你們放太低姿態,院長會覺得我們學院受到侮辱。我們是盡量把問題解決,但是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的姿態和身段。是希望能夠保持一個相互尊重的態度。

志發:還是想說,如果問卷到剛才的部分引起院方不好的感受,道歉,但還是希望交流會能達成互相了解,從而對未來定下一個雙方協議的管道。

慧儀:我們一直強調的批判精神,是牽涉到教學方向的問題。我們親身經歷有此學位和背景的講師,但是教學方向可能是個人比較偏向大衆傳播的方面,只是備課來教書,如果有課本以外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學生會學習的比較多。我們是看到MQA的標準和學院媒體係的教學方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所以我們才關心,兩方面如何達到一個平衡。

永慶:我覺得校在假設我們一定會丟掉所有東西來遴選講師,有一個預設的立場認爲現在的講師會把以前的放棄掉(校友回答沒有這個意思)。到目前爲止,我沒有聽到有任何一個人要求要公開討論,要重新檢討媒體係的批判方面有沒有問題。所以我覺得這個議題根本就不存在。目前的講師和課程設置,還是以原來基本架構去設置。我認爲要討論的反而是,目前批判理論一直是被認爲是媒體係的方向,那麽他在教學上有何缺失?老師有這能力嗎?學生能夠接受嗎?批判理論有幾百种,媒體批判理論只是媒體係一個小星星,如果要談批判,需要有更廣闊的理論基礎,社會學或政治學的基礎等。本來媒體批判理論是否要放在第二年,還是一個疑問。就讓6月追后學生的評估出來,我們再作檢討。要如何選擇好的講師,讓嚴格學術意義上的批判理論色彩建立起來,才是我們要做的。必須強調那是我對媒體批判理論特色個人的看法,還未經歷講師討論,以及院方的檢驗過程。所以覺得要再下一步才談這東西。

此外,除了批判,媒體係和新聞係也還有很重要的元素。新聞係難道只有批判和寫新聞稿嗎?不是做人的過程嗎?不要將批判作爲媒體係一個核心的課程,這樣可能失去一些更寶貴的内容。但我同樣認爲,如果要找出一個最尖銳,最具有社會戰鬥力的東西,媒體批判理論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向。就像業者……以文化霸權的角度來解剖馬哈蒂的政治霸權一樣,那是很有批判力的。但這也不是整個批判的全貌,所以虛心學習是對媒體係最好的。

院長:從院方的角度,我們是照顧整個校園,各係的學術標準。你們只是接觸老師,我們接觸更高的,包括講師的考卷都要經過我。所以對講師的認識不只單單通過面試。他們真正的能力和專業我看得到。

慧儀:剛才主任有提到對於學院之前的教學還沒得到有缺失的回應,我們通過校友的問卷,有提到經過兩年的學習,在業界還是會遇到一定的狀況(新聞倫理和服從上司的矛盾)。所以才會覺得在擬定教學方向時,這個部分是需要去顧慮的。像講師一跟講師二在教學方面,都會引用和根據社會的腳步,引領學生走出戶外。以自身為例,在東方身邊的記者朋友,來自不同的院校,但連他們也會發現新紀元媒體係的教學,在學院内已經為學生將來出來業界準備得更加多和豐富,無論在思考、分析能力、實務方面。

永慶:4月4日任以來,沒有人要求開會就媒體係過去所有的教學方式和辦學目標來做檢討。我們一定要去談論這個東西,而且要去做得更好。所以我也擔心,因爲沒有溝通,誤會就一直存在。但是今天溝通了,我還是擔心這個誤會繼續存在。覺得畢業生在這裡受過教育,把你們認爲不足的,很好的,都說出來,這是很好的,然後我們才能去加強他。一定要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工作。我在政大的時候,老師都已經在吵,不能讓90%理論10%時間繼續存在。而現在我更不可能將這一套搬回來,因爲整個條件和基礎不同了。

慧儀:所以我們也是一直強調要去了解,才不會讓誤會一直存在。

永慶:我讓《觀察家》繼續存在。一次在食堂看見一批學生在爭論,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們在爭論應不應該給院方一個抗議示威之類,但學生的大姐大疫給學校一點時間爲由,一直在壓。他們要求每一組都至少有一位講師,第二天我們就開始討論這個問題。婷妮和心愉才會找得那麽快和急,而他們也了解我們的處境,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招勤老師提醒說公關組的學生活動很多,心愉老師問我什麽活動,我答不出來。對於影像組,我們也一定要趕快找到“合約式”的講師,因爲有大事發生時,他們就能立即去拍攝製作節目。所以我們的合約式講師也一定要能夠達成這樣的任務。

我覺得媒體係的教學深度和廣度都要去進一步加強,我們也完全有信心可以加強。當然每個講師的特點都有所不同,各位可能會懷念以前的那些,但是我們希望以後的講師能夠展現不同的特點,而且能有專任講師的風格,有更深厚的學養,更平衡,更客觀,更公正地教導學生看待一件事情。我們必然會朝這個方向去。

慧儀:我們畢業生接下來會將所有的意見和文集製作成一本報告書,移交給院方作爲參考。

永慶:這也是我已開始對各位的開放式交流表示肯定,因爲我對各位也有一定的期望。

(靜默10餘秒。。。)

如果後面的問題還要提出來不妨提出來,我想更才院長和我都表達了基本的態度。我們覺得還是必須給同學一些適當的提醒。

院長:我們還要考慮到新老師的感受,以免他們感到莫名其妙,爲何校友會來問這些東西。分寸很重要,我們交流是好的,但是要從大的方面來看。我擔心會像上次那位專任講師後來要求轉兼職,因爲他看到一些東西,覺得這裡文化上有些問題。問院方這種問題(指面試情形和100天的疑問),他們會感覺很funny

四、其他事項交流:

鎮耀建議:配合新聞自由日,系會每年都會辦研討營或研討會,希望可以和媒體系合作,在研討會/營裡,辦一場類似探討大馬媒體教育的研討會,邀請業者和媒體業的教育者來談大馬的傳播教育問題。

院長:沒問題,但是要給在籍生多點initiative,讓他們發揮。

慧儀:針對院長/主任有提到的,今天的交流/詢問方式有需要改善的地方,那麼希望在未來的交流會在溝通方面需要有何改善。

院長:考慮大的方向以及考慮第三者的感受(講師),例如:媒體系發展的方向,這種大的議題,也要對院方有信任。

鎮耀:對於那個研討會,我們希望可以請到業界人士與我們分享,甚至對我們未來課程設置面對現有的業界可以做任何修改與解決。

慧儀:業界需要怎麼樣的工作者?或者對業界新聞從業者有何要求?我們可以聽取業界的意見,或者各個學院的教育者的意見,做一個整合。這是我們畢業生可以做的,但也需要各方面達到共識。

鎮耀:以校友建明的例子,他在昨晚的一篇文章,以本身在業界的觀點,分析到他身邊其他大學/學院傳播的朋友,在出來業界工作後或許可以達到業界最基本的要求,但新紀元的,會發現基礎已經比別人跑更遠了。而現在政治局勢的改變,媒體漸漸走向開放,而我們的理論基礎已經為這個做好準備了,比起其他的學院。這是他所得到的feedback,或他的主任的意見。

慧儀:系的發展這一部分是我們會繼續討論的;而評估方面,希望院方可以給我們一些資訊。

永慶:談交流,其實還是有一個基本的界限。活動方面,尊重系的傳統,系學會的基本自主權去籌備新聞自由日,講師方面不會過於干涉。因爲那是他們應該學習的,若他們需要質詢的,我們覺得有責任幫忙。而我也表達了本身的看法,包括財務的問題,當有事情找我,我會盡可能協助,但自主權一定要抓得緊。

校友會有自己辦演的角色,目前應該是在課程規劃/發展大藍圖的部分原有當然也有他們可以做的範圍。最主要的還是那個請願書(建議:用意見書較恰當)。我相信碩士這一批代表了一部份意見,還有業界的意見。這一部分算是一部分可以把意見表達出來的。這是在學院歷史裡還沒有出現的現象,所以很高興會有這樣的意見,但是那個分寸和界線,基本的信任還是要的,要把過去的部分稍微調整一下,才能比較互相尊重。

我們會繼續我們的工作,評估是學院有的系統,做一種返饋到我這邊來,針對這個講師是否繼續聘任或加強他,這是内部的操作系統,不認爲需要向誰報告/交代,即使是董事會。系裡面有一套文化在處理這個問題的,至於私底下交換意見,可以講的就講,不可以講的我們就不講。

(七) 席會代表發言

漢順提出三個問題:

(1) 講師四哲學系教國際時事分析,而講師七念視覺傳播visual culture去教新聞學,雖然是兼任,是否要兩個學位都符合?如何評估他有沒有資格?

(2) 四個科係都有負責老師,是否忘記了資料中心?誰來負責和推廣?因為資料中心是系很寶貴的資源。

(3) 除了師資專業化問題,LAN還有什麽會有變動的?像媒介語的問題。未來還有什麼時候會變動呢?不要像這一次又突然改變,然後讓所有人都適應不來。

永慶:媒介語的問題很簡單,因爲我們很關開學兩個禮拜的英語教學問題,有得到訊息說有同學感到困難。所以才會表達給系會知道,希望在拜三/五有一個對話會,解釋院方雙語的政策。提出後,是希望系長或有人會找他討論,但卻沒有。目前聽到這個意見太慢了,招勤反映當天,我就希望有這個對話,因為你們的想法,我不知道。沒有改變,只是要求把2002年的政策來進行。我們不會在這個問題上有太多妥協,除非有出現特別的狀況。不要因為這樣而對我們沒有信心。專業態度面對問題。

招勤:

1)當初接觸講師四,他說他在這方面有研究,雖然沒有教過這門課,但他之前在《新聞獨立在線》、《東方》待過,自己認為可以接受教這門課。也可以和講師四的case一起解釋,講師七念的是culture communication課(視覺傳播),任何念關於文化、傳播的,最基礎的課就是新聞學。不管media communication或culture communication都在傳播的領域,所以講師七教新聞學不成問題。講師一的國際時事分析,並不會有強調太多的理論基礎的課,多以觀點呈訴,以他從社會科學(哲學)應該是有能力處理。我們就以這些方面做判斷。Visual culture, visual communication, culture comm., culture studies等一些跨學科的,其實是可以納入傳播領域,只是後來在學術上細分出來而已。像我的基礎是新聞係,mastercommunication,我不敢接批判理論,因爲那是需要專業研究的領域;但是如果是新聞專題等,則沒問題,因爲那算是一個新聞專業的基礎訓練。

2)資料中心已經停頓快2年,由講師三到講師二負責,后因攝影小組而停止操作;後來有同學幫忙scan大選資料。后經與院方了解,才知道負責資料中心的講師有150元津貼,並沒有列入院方白紙黑字的政策裡,而是在創系的時候開始就有這樣的預算,給花費更多時間經營的講師津貼。

所以了解之後,就把資料中心納入新聞中心管理(不需要150元的津貼),個人認爲新聞中心除了生産《觀察家》,還能做整合新聞業務的工作。

目前優先處理完講師問題、上課問題之後,就會處理資料中心。以目前的報紙藏量(2-3年的量,3份報紙:星洲、東方、STAR),沒有能力去剪報。而莉玫講師(曾在華研工作) 也認為現在剪報也會不夠齊全,所以最後決定把報紙資源回收。

整合講師二留下的3萬多筆電子檔資料和我3萬多筆自己收集的資料,包括平面、電子與影音和圖片的。

資料中心還要1星期時間才能開放,已經可以上網、2台掃描器、6-7万多筆的資料搜尋。

永慶:學生應要有自己的學習責任,我們能夠的就是創造一個環境,讓學生學習更多,學生能夠學多少也要看學生本身的心態。

招勤補充:自己不大願意拿出自己收集的資料,因為認為學新聞的學生自己本身就應該有收集資料的習慣。我的資料是我從進世新大學開始收集,不想學生有一種心態,既然講師有就不需要收集,但顧慮到資料中心的資料不齊全才願意拿出自己的。

永慶:星期一開始整個係戶會議開始運作,希望學生能理解我們的教育方針,因為我們的努力不是很零碎、很片段的,甚至是很垃圾似的。我們希望我們的教育,我們的講師做的每一個動作、我們的話都有一定的教育函意在裡面,也希望學生能夠得到。而不是和講師好就給,和講師不好就不給,或者可以設一個原則:剪多少的報紙、幫了多少忙,就給部分資料。因為有那個過程來證明你可以得到資料。這樣可以把系的整個文化和管理制度建立起來,也希望能得到係會的配合,學生的遵守。

慧儀:贊同這一部分的處理,學生必須要主動參與和協助資料中心可以學習到更多。

(八)雙方小結

志發:個人想法,喜歡小桌會議的形式進行交流,因爲大家能更坦誠,達成心與心的交流。對於過程中有的嚴肅和誤會感到抱歉和遺憾,對於畢業生在這方面的定位和扮演的角色,我們會認真地檢討,包括繼續學習。這是我們的承諾和保證。最重要的出發點是大家都希望往好的方向走,而非對院方的不信任和質疑走到今天,看到在籍生的表達和提問,也知道了院方對未來規劃的初步想法,這次交流會議達到了某种意義上的目的。有沒有達到目的或解決疑惑,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已經建立了這個道和平臺,而且是正面的。未來可以讓有唸碩士或博士的校友做一個回歸學院的方式,甚至是未來的到師資的一個方法。感謝大家給于機會,接下來的路要如何保持聯絡,應該是雙方能夠繼續斟酌的。除了今天呈上的請願書,之後校友會整理一份報告書,裡面包括:問卷、一些文章等相關資料,再等待適合的時機,提交給院方。

校友移交請願書給院方

永慶:謝謝校友肯會來回饋母校,是件很好的事情

(九)散會

院長在3點時提早離席。

没有评论: